【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观风问俗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观风问俗

探访中国最后的女酋长
  作者:奚宇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8 | 点击数:17114
 

  生活体验

  -狩猎部落以驯鹿为生

  5月的大兴安岭,早上4点多钟就已天光大亮。这时,在阵阵鸟语声中,玛利亚·索一家也早早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他们将拴起的驯鹿放开,给众多刚出生的小鹿喂牛奶、喂水,到河中打水用于食用,到森林中寻找烧火用柴。

  “每年的这个时节,都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接生小鹿,喂养小鹿,锯鹿茸。这一个多月中,营地里已新出生了70多只小鹿。这些小鹿每天晚上7点多前都要从山林中找回来。” 玛利亚·索的二女儿德克莎介绍。

  虽然被称做最后的“使鹿部落”、“最后的狩猎部落”,但现实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来源都与他们饲养的那群驯鹿有关。

  自从2003年,敖鲁古雅鄂温克人走出大山,搬入300公里外根河市鄂温克人新居后,他们的猎枪也大多被收,已不能再从事狩猎。

  而事实上,如今的大兴安岭,在人类的过度侵扰中,也已基本无猎可狩。记者在山上那段时光中,除了见到以个数的几只并不稀奇的鸟类外,竟没见到一只野生动物。倒是玛利亚·索的鹿群已从开始的十多头,增至现在的300多头,这几乎占了整个鄂温克民族鹿群数量的一半。

  -驯鹿一身是宝,但他们从不轻易宰食

  驯鹿一身是宝,鹿茸、鹿皮、鹿鞭、鹿肉、鹿血等等样样市价不菲,都有可用之途。如果按照每头鹿5000至8000元计算,300多头的鹿群就是一笔可观的财产。

  虽然猎民点饲养着成群的驯鹿,却并不轻易宰杀食用,被宰杀的驯鹿只是伤残和衰老的。食品大都是隔段时间让人从山下采购的大众食品。

  “我们在每个营地都呆不长,总要搬家,主要是考虑到驯鹿采食的需要。驯鹿爱吃一种山茅草。” 族人张丹说,“选择营地,冬夏有相同也有不同。冬夏季都要靠近水源,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取水和驯鹿放养及管理。所不同的是,夏季营地的地势要相对较高,以躲避可能暴发的山洪。”

  -耄耋女酋长要终老山林

  当地政府在2002年就在根河市的西边为“敖鲁古雅”所有243名鄂温克人建起了居民新居,房子由芬兰贝利集团设计,一水的芬兰木制结构,小楼幽雅,冬暖夏凉,但山林中生活了一辈子的玛利亚·索,她舍不得山林中那群驯鹿,更钟情于山林中那古朴、宁静的生活。

  部落里的猎民陆续下山以后,玛利亚·索也成为“热点人物”。前来拜访她的山外人络绎不绝,有媒体记者、学者和买驯鹿的外地人。玛利亚·索对外面来的人都一视同仁地表现出冷漠,外面的世界对她没有一点吸引力。

  玛利亚·索不是部落里最年长的人,她还有个叫玛利亚·布的姐姐,已经一百多岁,几年前被子女们送到山下的敬老院。在玛利亚·索眼里,被送下山的姐姐很悲惨,因为她被迫离开了故土。玛利亚·索不想知道敬老院是什么样,因为她不会去。但很多人还是认为,一旦玛利亚·索去世,就不会有人再固守在山上,她的猎民点也就该解散了。

  也正因为如此,让敖鲁古雅鄂温克人放下猎枪下山定居的举措,一直争议不断。

  “提高猎民的生活水平就一定要以彻底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作为代价吗?”“离开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这个民族的文化还能生存吗?”“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办法,让他们在改善生存条件的同时保留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样的疑问或许还会延续很久。

  -本版撰文并摄影/本报记者 奚宇鸣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搜狐文化 2009年05月27日 11:1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兰考麒麟舞闹元宵
下一条: ·有图必有意 有意必吉祥
   相关链接
·[涂亚君 东杰夫]艺术感知与文化衍生: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艺术体验应用实践·[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
·[田梦]赫哲族熊图腾故事比较研究·田野║ 民俗与可持续旅游: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塔拉达民族乡斡尔族民俗调研侧记
·鄂温克——生活在东北亚的古老民族·《犴达罕》:真实纪录鄂温克族文化的阵痛
·《额尔古纳河右岸》: 鄂温克族人的“心灵史”·守护山林的主人:鄂温克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