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贾静波]《聊斋志异》子弟书的“市民化”特征分析
  作者:贾静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7 | 点击数:10053
 

 

[摘要]《聊斋志异》子弟书,既是子弟书改编中的一个突出部分,也是《聊斋志异》传播史和改编史上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对其进行的相关研究尚处于资料梳理阶段。本文以当前可见的21种《聊斋志异》子弟书作为文本依据,从改编的市民化倾向、“诗篇”的市民化融会和市民化特征的深层探寻三方面分析了《聊斋志异》子弟书体现出的“市民化”特征,并将其关联到《聊斋志异》戏曲说唱传播史中,论述《聊斋志异》子弟书的地位。
[关键词] 《聊斋志异》子弟书;改编;市民化
[中图分类号]K890 I207.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7)03-0050-06

 
一、关注《聊斋志异》子弟书的原因
 
《聊斋志异》子弟书,即以《聊斋志异》故事为题材的子弟书篇目。
子弟书,是曾经流行于清代曲坛的一种说唱艺术形式,也称“单鼓词”、“清音子弟书”、“子弟段儿”、“弦子书”(皮光裕,1998:68)。子弟书始创于八旗子弟,也是满汉文化合璧的产物,主要流传于北京、沈阳及东北一些城镇。从乾隆初年首创(关德栋、周中明,1984: 818)到清末失传,盛行百余年。它是在满族萨满神歌、民歌、小曲和汉族变文、弹词、宝卷、鼓词直至诗词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可供歌唱的韵文形式。讲述内容通俗易懂,配以鼓曲,{1}演唱起来声韵和谐,语调风趣,语言典雅。
从体制上看,子弟书不分章节,起首处先用有“引子”性质的八句七言律诗,之后每四句或八句在语气上作一小收束,百句左右作为一回。一本书篇幅没有一定限制,回与回之间情节可分可联。演出时以三弦伴唱,全用韵文,无说白。它以“词婉韵雅”著称于艺坛,曾被推崇为当时说书人之最上者{2}(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94:182),为满、汉、蒙古等各族民众所喜爱。当年书场说唱子弟书时,曾达到“惊动公卿夸绝调,流传市井效眉颦”(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1994:49)的巨大艺术效果。
无论从流传时间、影响范围,还是从作品的数量、质量上看,子弟书在中国曲艺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启功先生曾将子弟书与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并列,代表它们各自时代的“一绝”;王季思先生认为子弟书具有断代的意义。学者们的评价和论断虽有待时间检验,且此种说唱形式的音乐旋律虽已消亡,但留存的文本还是为后人对其展开全方位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料库。
从子弟书取材范围来看,名篇佳作的改编较现实创作为多。据笔者统计,现存清蒙古车王府曲本子弟书中{1}:创作题材七十余种,改编题材则达一百九十余种。其中改编自小说的有九十余种,篇数最多的是《红楼梦》改编(26种),其次就是《聊斋志异》(15种)了。可见,聊斋子弟书{2}是子弟书改编中的一个突出部分。
目前,子弟书文本的搜集整理工作已有一定成果,已出版资料中较重要的有八部{3},不少文学史也对子弟书有所论述,近年已发表子弟书研究学术论文约五十篇。笔者从研究现状中发现,子弟书的改编问题研究相对薄弱,通论居多,专门研究还较有限。《红楼梦》子弟书已受到一定程度关注;{4}其他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子弟书的改编研究,也有为数不多的一些文章;而改编数目同样名列前茅的《聊斋志异》子弟书,只在子弟书某些论题的征引、例证时出现,对其进行的专项研究尚处资料梳理阶段,笔者仅见1948年傅惜华先生所著《聊斋志异与子弟书》一文中,对其个人藏见、衍述《聊斋志异》故事的11种子弟书曲本作了基本情况整理,另1983年关德栋、李万鹏两位先生的《聊斋志异说唱集》中辑有14篇子弟书“志目”{5}。
聊斋题材的子弟书从质量上已被多位研究者认为是“志目”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现存作品几乎全是中、晚期子弟书的佳作。所以,聊斋子弟书无论在子弟书的题材领域还是在《聊斋志异》的改编传播领域,甚至在民间说唱领域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专题。
本文选取改编后凸显的“市民化”特征这一视角,来对聊斋子弟书进行分析和阐释。
 
二、《聊斋志异》子弟书概况
 
作为文本依据的21种聊斋子弟书,是目前已出版的子弟书文集中有关聊斋题材的全部子弟书。下面对这21种聊斋子弟书的情况做一个简要说明:
 
1.《马介甫》,全一回,约为咸丰、同治年间作。
2.《秋容》,原著卷六《小谢》,全一回,约为咸丰、同治年间作。
3.《嫦娥传》,全一回,约为咸丰、同治年间作。
4.《凤仙》,全三回,作者煦园,约为同治、光绪年间作。
5.《凤仙传》,全一回,约为咸丰、同治年间作。
6.《葛巾传》,全一回,约为咸丰、同治年间作。
7.《颜如玉》,原著卷十一《书痴》,全一回,约为咸丰、同治年间作。
8.《大力将军》,全一回,约为咸丰、同治年间作。
9.《绿衣女》,全二回,作者竹窗,约为光绪年间作。
10.《莲香》,全一回,约为咸丰、同治年间作。
11.《姚阿绣》,原著卷七《阿绣》,全三回,约为光绪年间作。
12.《胭脂传》,全三回,作者渔村,约为同治、光绪年间作。
13.《侠女传》,全一回,约为咸丰、同治年间作。
14.《陈云栖》,全一回,约为咸丰、同治年间作。
15.《钟生》,全三回,车王府曲本子弟书抄本。
16.《萧七》,全二回,北京图书馆藏抄本。
17.《菱角》,全二回,作者煦园,北京图书馆藏抄本。
18.《绩女》,全二回,北京图书馆藏抄本。
19.《瑞云》,全三回,李啸仓先生藏抄本。
20.《梦中梦》,原著卷四《续黄粱》,全三回,作者存疑{6},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藏有光绪辛丑年刻本。
21.《疑媒》,原著卷十《胭脂》,全二回,光绪十年木刻本。
 
以上介绍中凡未标明作者的子弟书,作者均不详;未标明写作年代的,写作年代均不详;凡与原著篇名相同或仅添一“传”字的,均未标其在原著中出处。前14种聊斋子弟书的作者、年代据关德栋、李万鹏所编的《聊斋志异说唱集》,版本资料详见傅惜华《子弟书总目》;《钟生》据北京市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辑校的《清蒙古车王府藏子弟书》;后6种据张寿崇所编的《子弟书珍本百种》。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昌林]叙事结构的语言学模式
下一条: ·[杨利慧]猴与猴文化
   相关链接
·[魏丽]辨别“父亲”与自我认同·[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
·[袁瑾]民间文学的跨文本叙事·[邓伟民]清新赣腔 时尚赣调
·[夏循礼]城镇化和市民化态势下本草食俗的传承与发展创新·[杨雪云]空间转移、记忆断裂与秩序重建
·[刘守华]延续每一个故事“自己的生命”·[王均霞]中国女性民俗研究述略
·江西日报:中国童话需打“预防针”·[陈敏捷]英美儿童文学市场上的民间故事及其改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