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周春]从民间隐性话语到公众热门话题
——对“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现象的民俗学解析
  作者:周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7 | 点击数:9166
 

 

[摘要]“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的说法反映的是民间对婚期选择的趋避观念,这种观念一直存在于民众中间,作为一种隐性话语潜在地影响着民众的生活实践。然而近年来,“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现象引起各种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导,进而引发了社会各界旷日持久的讨论,从而变成公众世界的热门话题。然而,“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现象目前并未进入学者尤其是民俗学者的研究视野,本文拟从民俗学角度对此种现象进行解析,以期做一个抛砖引玉的尝试。
[关键词]寡妇年;结婚大年;迷信;俗信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7)03-0045-05

 
 
“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的说法出于民间对婚期选择的趋避观念。民间对结婚年份的趋避关键是看农历年有无立春。在汉族的许多地区,凡农历年没有立春的年份都被称为“寡年”、“盲年”、“黑年”或直接称之为“寡妇年”,并以寡年结婚为大忌。{2}而对于农历年有两个立春日的“双春年”,各地的趋避则很不一样。一些地方认为“双春双喜”,是结婚的好年份,另一些地方则认为这一年不宜结婚,因为“双春冲双喜”。{3}
实际上,“无春”和“双春”的出现是由历法的设置造成的。我们知道,目前世界各国使用的历法归纳起来分为三种: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阳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公历,顾名思义是按照太阳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它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定为一年,称做一个太阳年或者回归年,其平均长度为365.2422天。我国古代根据安排农事活动的需要,将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立春即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些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基本固定的,如立春日基本在每个阳历年的2月4日或5日。阴历是根据月亮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它将月亮的一次圆缺晦明定为一个月,称为一个朔望月,其平均长度为29.5306天。阴历取12个月为一年,其中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相间排列,一年长354.3672天。为了使阴历和阳历协调起来,人们又制定了阴阳合历,我国的农历就是典型的阴阳合历(注意:农历和阴历是不同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使用“19年7闰法”,即在每19年中插入7个闰月,平均2到3年出现一个闰月,这样就出现了平年(即没有闰月的农历年,354天左右)和闰年(即有闰月的农历年,384天左右)之分。因为闰年的长度超过一个阳历的回归年,而两次相邻的“立春”之间的间隔时间相当于一个回归年,这时,一个农历年可能会出现两个“立春”。反之,平年的长度短于一个回归年,因此有可能产生一个农历年中没有“立春”出现的现象。“双春”和“无春”以外的年份只有一个立春,叫做“单春”。在每19年中,“单春”仅出现5次,“双春”和“无春”各出现7次。{1}因此,“双春”、“无春”的出现仅是一种人为的历法现象,并不能决定婚姻的成败和长久。但是,这样的信仰观念一直蕴藏在民众日常的生活实践背后,作为一种民间隐性话语影响和指导民众的生活实践。 
“寡妇年”最早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是在农历2004年(甲申猴年)的年末。因为农历2005年(乙酉鸡年)是一个无春的“寡妇年”,{2}很多人为了避免在这一年结婚,纷纷赶在猴年的岁末登记结婚,很多城市都遭遇了罕见的登记高峰。各种媒体及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报道,与此种现象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现象诸如婚纱影楼的爆满、酒店席位的紧俏、婚庆公司的繁忙等问题都通过媒体进入了公众的视野。无独有偶,大约一年之后,“结婚大年”又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因为农历2006年(丙戌狗年)有两个立春,{3} 这在很多地方认为是宜于结婚的好年份,因此,这一年全国各地都出现了扎堆结婚的现象,权威部门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第二、三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人数达906.5万对,比2005年全年的结婚登记人数787.2万对还要高出15%。{4}媒体及时捕捉到这一信息,并冠之以“结婚大年”的名目,{5}“结婚大年”是2006年媒体中曝光率颇高的一个新词。一时间,此种讨论从一种民间的隐性话语变为炙手可热的公众话题。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活动。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婚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礼记·昏礼》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根据古礼,婚姻的程序有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项,即所谓的“六礼”,其中,“请期”一项即是对结婚日期的选择。《仪礼·士昏礼》云:“请期,用雁,主人辞,宾许告期。”一般由男家通过卜问神灵确定娶亲的吉日良辰后备礼通告女家,求其同意,民间习惯上称之为“定日子”或“看日子”。在婚期择定上,民间对年、月、日甚至时辰都有相应的规定,一般来说,以趋吉避凶为原则,{6}“寡妇年”和“结婚大年”的出现正是这种原则的体现。
“春”象征着勃发的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人们认为春是万物发芽生长的季节,“无春”则意味着草木枯竭,万物不生,因此,人们联想到在无春年结婚不会生育繁衍,故而忌讳在这样的年份结婚。另外,“无春”的年份又被称做“寡年”,“寡”字很容易令人想到寡妇,人们甚至直接把这样的“寡年”称为“寡妇年”,认为在寡妇年结婚大不吉利,会使新娘成为寡妇。而一年中有两个立春,则意味着“双春双喜”、“双喜临门”,这样的年份结婚被视为婚嫁的好日子。因此,以农历年中有无立春来确定一年是否吉利,是否适合婚嫁,显然是民众的一种象征性的联想。虽然今天已经很少有人笃信两者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很多人还是抱着“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心态,尽可能地遵循着这样的规则,希望使自己远离不幸、一帆风顺。因此,婚期带有一种超越其本身的象征意义,寄托了民众趋吉避凶的愿望。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刘伦文]土家族民间信仰与年祭仪式
下一条: ·[李欣华/李晓久/邱冠雄]浅析西藏“五彩色”的宗教特征
   相关链接
·[高丙中]从封建迷信到文化遗产·[杨明晨]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
·[李俊领]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沈洁]作为“枢纽”的庙宇:1920至1940年代村落场景中的“现代”与“国家”
·[徐俊六]乡土社会献车仪式的民俗学考察·[乌丙安 胡玉福]“俗信”概念的确立与“妈祖信俗”申遗
·[杨德睿 王建章]事、功、斗:河北无极县某村的“迷信”的理论意涵·[李俊领]“迷信”,还是民俗:如何看待中国民间的信仰礼俗?
·[王加华]“科学”还是“迷信:《齐民要术》作曲、酿酒时间论考·[吴银玲]“迷信”何为?
·[舒瑜]发须爪中的“迷信”与“道德”·[陈勤建]民间信仰:世纪回顾与反思
·[任大猛]民国报纸:打倒春节!喊“恭喜发财”就是“反动派”!·[沈洁]“反迷信”话语及其现代起源
·水书脱离迷信凸显民俗·民俗学家解读“鬼节”:“禁忌”多附会不可迷信
·[顾农]江绍原先生的几本书·萧放:“立春”吃春饼萝卜 “寡妇年”没科学依据
·“酒水”纵横 “迷信”遭忌·[张红珍]近期中国建筑风水之科学与迷信争议综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