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芳的作品
但愿有一天,我们给外地人介绍状元坊时,不再说那里有便宜的衣服可以批发购买,而是说:“去那里买粤绣吧。”
·解码粤绣
传统
“粤绣”是产于广东地区的刺绣品,代表是广绣和潮绣,据传创始于少数民族,明中后期形成特色。
唐代苏颚《杜阳杂编》中就已有南海少女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
19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大批具有各地特色的刺绣品,其中以苏、粤、蜀、湘四个地区生产的刺绣品销路最广,因此有了“四大名绣”之称,也一举奠定了粤绣的地位。
清代是粤绣的鼎盛时期,广州成立了刺绣行会“锦绣行”和专营刺绣出口的洋行,设有“洋装”和“戏服”两大分类,其中“洋装”就是在外国式样的服装上刺绣,专供出口。
特色
粤绣:用线多样,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华丽效果。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题材常用有地方特色的百鸟朝凤、海产鱼虾、佛手瓜果一类。绣工多为男工所任,清代粤绣工人大多是广州、潮州人,特别潮州绣工技巧更高,而且男子精于绣功,为其他省市所罕见。
潮绣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垫高绣”,即在绣地上先铺贴一层棉絮,然后再绣上金丝绒线。铺垫的高低决定于所绣的纹样,最高的有1寸多,有如浮雕,极富立体感和质感。这种垫高绣在四大名绣中绝无仅有。
材料
与其他刺绣一样,粤绣多以丝、绸、缎为底,但在绣线的使用上,则更为多样。除丝线之外,凡是可以代替丝绒而又美观耐用的各种线种(乌羽、马尾鬃等)无不采用。而且粤绣中的潮绣尤其爱使用金银线。
点评人:黄海妍(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副馆长、历史学博士)
·他山之石
起死回生的法国顶级绣坊
1985年,法国曾经辉煌的手工作坊也到了风雨飘摇的年头。即使是法国皇帝御用的刺绣工场Lesage,也难逃衰落命运。此时,法国著名时装品牌香奈儿力挽狂澜,将巴黎名气最大的纽扣坊、羽饰坊、刺绣坊、鞋履坊、制帽坊、金银饰坊及花饰一一招至麾下,并给予他们全面的创作自由,使得这些手工艺坊独特超群的技术得到绝佳的保留和协助。各家工坊之间既独立又互相协作,既可继续发展本行业的传统手艺,也为顶尖的时装增添华丽。
每年的巴黎时装周之前,都是这些手工艺作坊忙碌的季节。刺绣工人排坐在古老木制机器的两侧,熟练地将珠片和莱茵石绣于薄纱之上,他们必须按时赶制出至少50件作品。但同样他们的心血杰作也得到了合理的回报,一件定制服的晚礼服价格动辄要15万美元。现在法国的手工艺作坊中,不乏热爱这门古老行业的新人加入,不少人还毕业于美术或时装设计院校。
·传承人说
潮绣绣工平均年龄55岁
潮绣同样面临着即将失传的危机。采访中记者得知,为了唤醒世界对潮绣的关注,居住在珠海的潮绣传人刘楚钿女士曾用了4年时间,绣出长达84米长的英文版《金刚经》。但接近两年过去了,她依旧为潮绣的后继无人而忧心忡忡。现在的潮州,从事潮绣的艺人仅有100人左右,其中具备精品创作水平的绣师不足30人。这些绣工平均年龄是55岁,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也已40多岁。
刘楚钿自幼便受家庭氛围熏陶,跟着老姑老婶学刺绣。后经其义兄耀奎先生介绍,拜潮绣大师林智成为师。在2003年,她眼见潮绣日渐衰落,于是想绣一幅潮绣的长幅来唤醒大家的注意。这与陈少芳立志绣出《岭南锦绣》来保存广绣针法有异曲同工之处。“虽然我不懂英文,但是世界以英语为主导,选择以英语作为载体,能为传统文化的推广作贡献。”刘楚钿说。
虽然绣卷落成之日,也曾引起过社会轰动,但依旧没能吸引多少人投身潮绣。“潮绣对手工技术要求极高,刺错一针便很可能全幅尽毁,而且不能以机绣代替。现在年轻人多数没有这个耐心,一天近两百块钱的工费也没人愿意做。而且潮绣工艺复杂,差不多要磨练十多年才能满师。”为了尽量保存潮绣的传统针法,在保养一段时间眼睛后,刘楚钿打算完成“160位古佛图”的潮绣。至于将来的接班人,一切只能随缘了。
·粤绣逸事
故宫博物院藏有大批粤绣
粤绣,尤其是粤绣中的广绣,自明代开始进入宫廷,因此至今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仍藏有大批粤绣珍品。其中一幅广绣挂屏《三羊开泰》为清代作品,长67厘米、宽52.5厘米。左角绣红日灰云,右方绣藤萝老树,中间掺杂锦鸡、八哥、鹦鹉等,或立或飞神态各异,树下白羊三只,取材布局颇有西洋油画风味。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09-03-05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