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陈家祠粤绣坏了,只有苏绣绣娘能补
  作者:记者 梁燕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5 | 点击数:19129
 

  该如何告诉年轻人粤绣之美啊?跟他们说粤绣是中国四大名绣?说粤绣曾经贵为皇家贡品?说粤绣正和苏绣等以“中国刺绣”的名义并肩申请“世遗”?这弥漫着旧时气息的一方布帷,比起面包、房子、口红,好像显得遥远而没有必要。

  艺术总是存活于生活之中的,即使是最高深、最精美的艺术,也得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发生关系才能留存并流传。

  罗曼·罗兰老师这么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明清时期,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四大名绣,正是因为从最隆重的婚嫁,最神秘的祭祀,最豪华的戏装,到日夜相伴的枕巾、永相记忆的荷包,粤人用针线织造出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和深藏于心的情感。那时的广东,刺绣是日常生活中最实用最常见的装饰品,尤其是广州和潮汕,家家户户都会纺织刺绣;潮汕女子到了十一二岁,其母即为预制嫁衣,绣工精致需耗几年之功。那时的粤绣,也因民间巧手进入庙堂殿宇,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也曾专门派人到广州订绣耶稣像和国王像,还在宫廷中建立起广绣作坊;清代宫廷曾收藏有明代“博古围屏”等8幅粤绣,1928年,朱启钤在《存素堂丝绣录》里发出他对于这些绣品之美的赞叹,“铺针细于毫发,下针不忘规矩”,图案工整,“针眼掩藏,天衣无缝”。

  这些离我们似乎还是有点远。跟一个人天花乱坠地说熊掌好吃,不如告诉他熊掌比他小时候最爱吃的虾饺还要好吃。那么,就让我们这么说吧:粤绣比那些塑料珠片,比那流行的十字绣,要好看很多倍。我很小的时候,素净的白衬衣拿过来,就要哭闹,非得保姆在领子上绣一两朵小红花,或者在口袋上绣只小鸭子。曾经,我以为这绣上红花的衬衣是世上最美的衣服。

  

  飞针走线学广绣,线随针走通过一双双纤细的手绣出美好的图画

  

  一直致力于广绣的传承、创新,被誉为“现代广绣”奠基人陈少芳的作品

  

  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师,一直致力于广绣的传承、创新,被誉为“现代广绣”奠基人陈少芳正在手把手的教自己的学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2009-03-0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贵州岑巩特色“傩”文化
下一条: ·陆丰皮影难寻唱演俱佳艺人
   相关链接
·[任砚泽]《断魂枪》反映的传统技艺传承困境·[李丽楠]从隐喻到反身性
·[胡玉福]手作体验中身体经验的转化与诠释:基于广绣体验活动的实践·[张丽婷 于俪婧 刘明明]非遗语境下博山陶瓷传统技艺本土性的现代化转型研究
·[袁宙飞 袁文军]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体系构建与实测·[徐媛]传统技艺类“非遗”中的身体研究
·[胡玉福]我绣故我在:广绣爱好者自我认同的意义建构·[孟子凡]机械参与生产的非遗传统技艺
·[胡玉福]传统技艺类非遗保护标准研究:以鲁锦项目为例·逾两百项中国非遗传统技艺黄山斗艳 非遗文创产品受捧
·[仵军智]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生产性保护与市场开拓研究·[徐仕佳]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市场、消费与身体性规训
·[孙发成]传统工艺传承中的“技艺黑箱”·第三届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黄山开幕
·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调查]环保与非遗:700年中国“皇家琉璃之乡”琉璃厂全部关闭
·倪弋:民俗怎样与法律兼容·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艺:中国传统工艺新生代传承人竞技与作品展
·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庞涛]阿拉善地毯传统技艺的调查与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