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学科问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学科问题

[左玉河]从读书人到知识人
——近代学术研究职业化趋向
  作者:左玉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4-25 | 点击数:7500
 


     学术研究是一种探索知识的活动,学者是知识生产与传播的主体。传统读书人与近代知识人之显著区别,是知识结构与学术理念的差异。读书人追求的并非纯粹知识,而是闻道、传道与卫道,是“修德明道”,而近代知识人之基本使命,则是“为知识而知识”。

     一、明道与入仕

     从事学术研究者,即学术研究之主体,一般称“学者”。“学者”乃较宽泛的概念,中国古代俗称“读书人”,相当于传统社会之“士”阶层,近代以来则泛称“知识分子”。古代“士”之概念与近代“知识分子”概念,有相当大的差别,故用“知识分子”概念难以准确地涵盖古代中国学术研究主体之特性。将包括“士”在内的掌握文化知识者统称为“读书人”,或许更贴切些;而将近代学术研究的主体不称为歧义较大之“知识分子”,而称为“知识人”,或许更能说明中西学术研究者在知识结构、学术理念及理想追求上之差别,也更能体现中国学术研究主体从传统向近代演化之特性。
     传统读书人与近代知识人之显著区别,是学术理念的差异。读书人追求的并非纯粹知识,而是闻道、传道与卫道,即孔子所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故古代之“士”是卫道、行道型之“读书人”,而近代“知识人”之基本使命,是“为知识而知识”。传统读书人缺乏近代知识人这种“为真理而真理”、“为知识而知识”之精神。士之使命在“志于道”,故其为学目的在“明道”。《荀子·劝学》云:“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术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其终极目标为:“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求得“道德之极”,乃为学之目的。故士之最高理想,是由士而仕,充当帝师王佐。读书人之理想,不是求知,而在明道,专在人之德性上下功夫。“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语道破玄机;上迄天子,下自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即修道,身禀天地阴阳以生,是乃天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而修道之谓教,故修身之道即为儒学之“道统”,此乃“内圣”之道。虽然强调“修”之功夫,但“修”并非目的,内圣还要走向“外王”。“内圣外王之道”,乃传统士人追求之理想境界。
     在关注读书人“明德求道”之理念时,同样不能忽略了孔子所强调的“学而优则仕”传统。读书人既是学者,也是后备之官吏,或本身即是官吏。求学成士,进而入仕为官,乃传统读书人之最佳选择。故古代学者虽出自士,然士多为官。传统学者之职业,亦以为官者居多。读书人并不将做学问作为一种谋生职业。他们是知识与社会价值的拥有者、传承者与独占者,由于其对“内圣外王”理想的追求,故容易走向政治,并将“入仕”视为展现人格与社会价值之正途。
     传统读书人有着强烈的“修德明道”理念,但同时也具有浓重的“学而优则仕”观念。“明道”与“入仕”本质上是冲突的。如何协调两者间之张力?在许多读书人看来,入仕往往以“志道”为目的,“志道”要落到实处,必须“入仕”,以入仕为志道之手段和途径。入仕实乃为“志道”,遂将读书人“明道修身”理念,与通过科举获取功名以入仕,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二、为知识而知识

     近代中国之知识人,是从传统读书人转变而来的。读书人转变为知识人,是由于晚清政治社会结构之变化使然。知识人与读书人之最大区别,在于学术理念之差异。而从读书人“修德明道”理念向知识人之“求知”理念转变,实始于其知识结构之改变。从洋务运动开始,经过戊戌维新,再到五四新文化运动,近代学人完成了知识结构、学术理念之蜕变历程,逐渐从传统读书人演化为近代知识人。
     近代知识人赖于两种渠道产生:一是从传统读书人接受近代西学新知后蜕变转化而来;二是从新式学堂学生接受西学新知培养而出。晚清西学的输入,导致了士人知识结构的变化;士人知识结构的变化,导致了传统读书人职业选择之变动。知识人主要从事知识之创造、传播与传承,其社会身份多为科研、人文、工程技术、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咨询服务等职位上之专业人员;大学、书局、学会等新式学术机构,是新知识生产和传播的中心,又是近代知识人容身之主要场所。
     近代知识人之所以称为“知识人”而不称为“读书人”,除了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外,更重要的是两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学术理念。换言之,近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重要区别,在于学术理念上的差异,这种差异集中体现在学术平等、学术独立、求真、求知理念的确立。求道与求真,乃为传统读书人与近代知识人之分野。
     “为知识而知识”的基本内涵,是以“求知”为目的,旨在强调尊重和维护学术的独立品格。故矫正晚清以来经世学风造成的过分强调“致用”倾向,便是非常必要的事情。而矫正过分的“致用”倾向,就必须抱定作纯粹的“无用”的研究的理念。近代知识人的出现,首先在于与政治脱离干系,放弃“学而优则仕”观念。正因有西方近代学术作为参照,清末民初许多学者痛感中国缺乏如近代西方那样独立的“学术社会”,故提出了仿效西方创建近代意义的、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学界”主张。这样的“学界”,既然是独立于“政治界”之外,那么知识人必然要严守纯粹的学术立场,信奉“为知识而知识”理念,划清政治与学术、官吏政客与纯正学者的界限,并力谋学术界的独立。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7-2-15 15:06:31

上一条: ·[施爱东]警惕“神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一条: ·[阿兰·邓迪斯]21世纪的民俗学
   相关链接
·[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师慧]晚清民国的文化娱乐业与江南宣卷的现代发展
·[刘朋鑫]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施爱东:学术工匠的个体民俗志
·[魏仕俊 郝祥满]人生如歌:川江号子里近代船工的三重世界·[雷紫雯 章梅芳]民间化·民族性·时代感:近代以来景泰蓝的现代转化研究
·[黄亚欣]宣卷艺人的职业化、半职业化与江南宣卷传承的自生性·[郝佩林]地缘·社群·秩序:近代徽州地方戏与山居江南人文生态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祝鹏程]发明一种新文体:近代革命传说的生产
·[彭庆鸿]情礼交融:近代江南说书艺人“走码头”的社会交往 彭庆鸿·《近代中国民俗资料汇编(全70册)》出版
·[吴昉]近代都市商业氛围中的上海邑庙民间工艺研究·[施爱东]讲故事的民俗学:非常事件的正常解析
·[高有鹏]近代西方传教士视野中的中国社会风俗及其理解·[童方云]田野调查结硕果 学术研究为民生
·[郑艳]春秋代序 日月不淹·[李俊领]近代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反思
·[乌丙安]近代蒙古族著名作家尹湛纳希·[郝佩林]苏州评弹与近代江南乡民日常教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