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从“孔门四科”到“儒学四门”,表明中国传统学术开始向近代分科性的学术门类演化著。但值得指出的是,“儒学四门”仍然不是以研究对象为标准划分的,而是以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及研究门径进行分类的,与近代意义上的“学科”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严格意义上说,“儒学四门”是指研究学问的四种途径,非指近代意义上的学科。近人郭嵩焘曰:“自干隆盛时表章《六籍》,老师大儒,承风兴起,为实事求是之学。其间专门名家言考据者又约有三途:曰训诂,研审文字,辨析毫芒;曰考证,循求典册,穷极流别;曰雠校,搜罗古籍,参差离合。三者同源异用,而各极其能。”[31]
此处所谓“考据者又约有三途”,将“儒学四门”的性质作了清楚界定。
【作者简介】左玉河(1964年— ),男,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文化室副主任,兼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注释:
[1] 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第4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2] 《孔子家语·七十弟子》,《百子全书》刊印本,岳麓书社1993年版。
[3]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4] 钱穆:《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教育》,《国史新论》,第224页,三联书店2001年版。
[5] 白居易:《三教论衡》,《白居易集》卷六十八,中华书局1979年版。
[6] 《汉书·班固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7] 《汉书·儒林传赞》,中华书局标点本。
[8] 《后汉书?儒林列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9] 《陈炽集》,第79页,中华书局1997年版。
[10] 《隋书·高祖纪》,中华书局标点本。
[11] 《新唐书·选举志上》,中华书局标点本。
[12] 《唐会要》卷七十六《制科举》。
[13] 《资治通鉴长编》,真宗咸平5年河阳节度判官张知白上疏。
[14] 《宋史·选举志二》,中华书局标点本。
[15] 《全宋文》卷1206,《乞以史科举士札子》。
[16] 《宋史·选举二》,中华书局标点本。
[17] 黄宗羲:《宋元学案?安定学案》,中华书局标点本。
[18] 范晔:《后汉书?徐防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19] 《新唐书·艺文志》,中华书局标点本。
[20] 《汉书·楚元王传》,中华书局标点本。
[21] 《河南程氏遗书》,卷十八,《二程集》,第187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
[22] 《资治通鉴长编》卷243,熙宁六年三月庚戍条。
[23] 张载:《经学理窟》,《张载集》,第273页,中华书局1978年版。
[24] 陆心源:《临川集书后》,《仪顾堂集》卷十一。
[25] 姚鼐:《述庵文抄序》,《惜抱轩文集》卷四,同治丙寅(1865年)省心阁重刊本。
[26] 姚莹:《与吴岳卿书》,《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6辑。
[27] 阮元:《汉读考周礼六卷序》,《研经室集》上册,第241页。中华书局1993年版。
[28] 《劝学篇示直隶士子》,《曾国藩全集?诗文》,第442页,岳麓书社1994年版。
[29]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曾国藩诗文集?文集》,上海启智书局1934年版。
[30] 康有为:《长兴学记》,第35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1] 《王氏校定衢本〈郡斋读书志〉序》,《郭嵩焘诗文集》,第28页,岳麓书社1984年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近代中国研究网 2005-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