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王晖]夏禹为巫祝宗主之谜与名字巫术论
  作者:王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5 | 点击数:18434
 

  2.“禹符”、“禹NEF58符”的镇鬼降魔作用  

  在战国秦汉文字中打上禹的旗号进行的巫术活动就更多了。《抱朴子·遐览》历述各种符NEF57,其中有“禹NEF58符”,“禹NEF58符”是以禹的名义用来镇服鬼魅的符NEF57。但用它作法的情况已不得而知,有幸的是,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比较详细地记述了用“禹符”作法的情况:

 〔出〕邦门,可□,行□禹符,左行,置,右環(还),曰□□□□NB039(还),曰:行邦□令行。投符地,禹步三,曰:“皋,敢告□符,上车毋顾,上□。”(注: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240页。)

    这一段记述以巫术驱邪治鬼的文字中不仅有“禹步三”,而且有“禹符”。除了“行□禹符”,“敢告□符”中的所缺之字笔者认为也应是“禹”。这段文字具体地叙述了以“禹符”及其“禹步三”施行道术来驱鬼、役神、治病的步骤和做法。“符”即符NEF57,古代被认为是方士所使用的天神文字,笔画曲折古怪,似篆而非篆如《抱朴子·登涉》“老子入山符”有两类七种、“仙人陈安世符”(又名“入山避虎狼符”)有两类三种、“入山佩带符”有三种。)。《隋书·经籍志》著录符NEF57十七部,一百零三卷,言唐之前的符NEF57情况云:“而又有诸服饵、辟谷、金丹、玉浆、云英,蠲除滓秽之法,不可殚记。云自上古黄帝、帝喾、夏禹之俦,并遇神人,咸受道NEF57,年代既远,经史无闻焉”。《隋书·经籍志》所记符NEF57情况,今已不可详知;所说其时道家所传“道NEF57”,是上古黄帝、帝喾、夏禹等古帝王见神人而受之。从今所见睡虎地秦简来看,“禹符”在战国末期到秦朝时俱已被广泛使用来驱鬼役神了。但与《隋书·经籍志》时代所见符NEF57不同的是,这时人们思想观念中的“禹”是巫祝宗主,是最大的“神人”;其“禹符”是以禹名义制作而成的最具有神力的符NEF57,不会像《隋书·经籍志》所言是禹遇“神人”而赐授的。 

  3.“禹须臾”与“禹藏埋胞图法”与战国秦汉巫术活动

  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简135正面有“禹须臾”方术,其文云:  

  禹须臾:戊己丙丁庚辛旦行,有二喜。甲乙壬癸丙丁日中行,有五喜。庚辛戊己壬癸NB036时行,有七喜。壬癸庚辛甲乙夕行,有九喜。③⑤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240、222、202页。)

  禹须臾:辛亥、辛巳、甲子、乙丑、乙未、壬申、壬寅、癸卯、庚戌、庚辰,莫(暮)市以行有九喜。……③

  甘肃放马滩秦简《日书甲·择行日》也记载有“禹须臾”之术:

  禹须臾行日。禹须臾〔臾臾〕行,得择日出邑门。禹步三,乡(向)北斗,质画地视之,曰:禹有直五横,今利行,行毋(无)咎,禹前除,得。禹须臾所以见人,曰目龙日,秉,不得。饶宗颐主编,王辉著:《秦出土文献编年》,新文丰出版公司,2000年,第95页。)

  “须臾”是古代阴阳吉凶的立成之法。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与放马滩秦简《日书甲·择行日》的“禹须臾”所言是出行选日方面的吉凶祸福。放马滩秦简《日书甲·择行日》所说更清楚:明言是为出行“得择日出邑门”。而且“禹须臾”之术古文献中向来言之不详,而放马滩秦简《日书甲·择行日》言其术也更为详细,并且可知“禹须臾”之术的目的就是请禹为某人前行除道,这样就能“行毋(无)咎”。《后汉书·方术传上》言“风角、遁甲”等方术,其中便有“须臾”之术,李贤等注云“须臾,阴阳吉凶立成之法也。今书《七志》有《武王须臾》一卷”。《睡虎地秦墓竹简》简135正注云:“称为‘禹须臾’或‘武王须臾’,是把这一类迷信托于禹或武王。”⑤“禹须臾”显然是以禹的名义建立的阴阳吉凶方术。据李贤注谓唐代有“武王须臾”,而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及放马滩秦简《日书甲·择行日》中的“禹须臾”要比唐李贤见到的“武王须臾”早多了。  

  汉代还有“禹藏图”,或言“禹藏埋胞图”,也是以夏禹之名建立的方术。马王堆汉墓帛书《胎产书》中有“禹臧(藏)”图,其图在帛书的左上部,自名《禹臧(藏)》,禹字原加有殊点,“禹臧”二字上有“南方”⑦魏启鹏、胡翔骅:《马王堆汉墓医书校释(贰)》,成都出版社,1992年,第81页附图二、71页。),用来标明方位:上南下北。这是某些月日在某些方位上埋藏胎胞衣而会遇到的吉凶祸福情况。马王堆汉墓帛书《杂疗方》记载了“禹藏埋胞图法”,这应是“禹藏埋胞图”的说明文字:  

  禹臧(藏)狸(埋)包(胞)图法:狸(埋)包(胞),避小时、大时所在,以月产,视数多者狸(埋)包(胞)。字者已,即以流水及井水清者,孰洒NB028(NB029)其包(胞),孰捉,令毋(勿)汁,以故瓦NB030毋(无)无(芜)者盛,善密盖以瓦瓯,令虫勿能入,狸(埋)清地阳处久见日所。使婴儿良心智,好色,少病。⑦ 

  禹藏埋胞图法讲的是古代的一种迷信观念,古人认为,妇女生产婴儿后,将婴儿的胞衣按一定的时月埋藏于一定方位,这样婴儿就可以健康长寿。但“藏埋胞”与“禹”有什么关系呢?《医心方》〔日〕丹波康赖《医心方》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中医养生疗疾名典,它荟集了久已失传的中国医药养生典籍近200余种之精华,作者丹波康赖(912-995)是东汉灵帝后入籍日本的阿留王八世孙,公元984年撰成《医心方》30卷。)卷二十三引《产经》云:“昔禹于雷泽之上,有一妇人悲哭而来,禹问其由,答曰:‘妾数生子而皆夭死,一无生在,故哀哭也。’禹教此法,皆长寿,无复夭失也。”(注:〔日〕丹波康赖:《医心方》,

  熊建国、倪泰一主译,陈沂、唐春生选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年。)从这一故事看,禹埋胞法是禹教给一个婴儿常常夭折的妇女的方法,但此法为何会使婴儿长寿而不再夭折?这一故事却没有交代。笔者以为《医心方》引《产经》的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后来的演义,非“禹藏埋胞图法”的初生态。其初生态应是这种藏埋胞衣属于为初生婴儿举行的驱邪巫术,“禹须臾”、“禹藏埋胞图法”,与“禹步三”、“禹符”等做法一样,挂上禹名是为了增加其法力。

  汉代扬雄就曾指出过秦汉时代的巫师借夏禹的瘸跛之步来作法是假托的问题。《法言·重黎》:“或问‘黄帝终始’。曰:‘托也。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扁鹊,卢人也,而医多卢。夫欲NEF59伪者必假真。禹乎?卢乎?终始乎?’”在扬雄看来,“五德终始之运”是假托黄帝之名,“禹步”是借用大禹治水土留下的残疾——跛足步伐,因扁鹊为卢地人,医生便多自称卢人。但为何巫师要借用禹步来作法?这是因为“禹”不仅是夏代的开国之君,而且他是一个大巫,这样他变成了百代巫祝之宗主。因此挂着禹名义的巫祝方术活动便具有无限神力,对妖魔鬼怪具有巨大的威慑作用。传说禹《祀六NEF60》云:“若尔神灵,洪祀。六NEF60是合,无差无倾,无有不正。若民有不敬事,则会批之六NEF60,六事之机,以垂示我。民人无敢不敬事上下王祀。”(注: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文全秦文》,《尚书大传·鸿范五行传》,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10页。)“NEF60”古代常常与灾、孽连用,意为灾害、妖孽,“六NEF60”应是指各种灾害祸患。《祀六NEF60》的这段文字,是说人们如若不恭敬地祭祀上下神灵王祀,禹就会降给人们各种灾难祸患。这说明禹不仅具有驱邪降妖的法力,而且也拥有降灾降难而惩罚人类的神力。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治易方中有一方云:“辛卯日,立堂下东乡(向),乡(向)日,令人挟提NE023(NE024)者,曰:‘今日辛卯,更名为禹。’”(注:魏启鹏、胡翔骅:《马王堆汉墓医书校释(壹)》,成都出版社,1992年,第95页。)

  在古人看来,易者之病是鬼魅所为,只要病人改名为“禹”,靠禹的神力,任何鬼魅魍魉都会自动销声匿迹。但是,禹为什么具有这些驱邪的法力、降灾的神力呢?从古文献资料中看,夏禹是从先秦时期就成为巫祝宗主的,这与汉末以来道教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以及明清以来随《封神演义》的流行姜太公因封神而为巫师宗主的现象是完全不同的。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人文杂志》在线阅读

上一条: ·[秦川]试论《太平广记》的分类及其文化意蕴
下一条: ·发现胡适、罗尔纲抄校本《聊斋全集》
   相关链接
·[杨栋 祝鹏程]纬书夏禹神话的文本生成与文化意蕴·[胡大雷]巫祝“立言”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