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秦川]试论《太平广记》的分类及其文化意蕴
  作者:秦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25 | 点击数:11545
 

  三、《太平广记》的分类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太平广记》的分类如果从题材内容上来看,不外乎志人、志怪两大类。无论是志人也好,还是志怪也好,都是以“人”为核心。从《太平广记》类目的排列上,完全可以看出“人”的中心地位,如“名贤”之前是佛道故事,基本上属志怪类,自“名贤”至“童仆”全属志人,而“童仆”之后是原始宗教的“鬼神怪异”故事,亦属志怪范围。用图表表示则为:

  从类别的数量上也可看出“人”的中心位置,如佛、道共14类,常人47类,原始宗教的29类,常人类目数量占绝对优势。即使是异类,同样可以看出“人”的中心地位,如道教神仙故事却分出“方士”、“异人”两类,佛教故事首列“异僧”, “异人” “异僧”都是人,方士就更不用说了。在原始宗教的类目中,梦、神鬼、妖怪都是由人产生的,是人的幻觉和想象,《太平广记》的编者将梦和由梦产生的神妖鬼怪排在前面,而将自然动植物排在后面,也是以“人”为核心。

  从大旨方面来说,宗教的根本问题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道、佛作为正宗的宗教,毫无疑问是关心人类的彼岸世界,而作为官方正统学说的儒学,亦具有对人类终极关怀的思想。所谓终极关怀,是为人类设计一个彼岸世界,让信奉它的人终身为之奋斗。儒学要达到的彼岸世界是“大同理想”;道教的彼岸世界是“神仙世界”;而佛教的彼岸世界则是“天堂”。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要经过现世的努力。佛、道叫“修炼”或“修行”,而儒家则称之为“修养”。从儒、道所追求的彼岸世界以及要达到彼岸的过程中,他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首先从步骤上来说,儒、道都分两步走,即儒家要在天下实现“大同理想”,首先要完成“小康之治”,即 由“小康”进入“大同”。而道教要进入神仙世界,成为仙人,首先要修炼以长寿,亦即由长寿进而成仙。其次,从达到彼岸的难度上来看,儒家的“大同理想”是要在天下实现“绝对平等”的社会,那种“绝对平等”“不是由单个人的自由协调,而只有通过存在于世界主义的类的系统之中,并走向这个系统的地球公民的进步组织,才能够有希望。”⑥正因为“大同理想”实现起来如此之难,故而儒学又提出现实的社会理想,即“小康之治”。 “小康之治”是“大同理想”的初级阶段,是以“家天下”为标准的,故讲“礼”治,亦即强调孝悌和君臣父子的伦理道德。道教也是如此。他们要进入神仙世界,成为仙人,在有的道教徒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树立一个理想的境界让人们(特别是道教的信徒们)有一种精神的寄托,如被道教神化了的人物“老子”,在道教人物如晋葛洪的《神仙传》中就有异议:“老子盖神灵耳,浅见道士欲以老子为神异,使后代学者从之,而不知此更使不信长生之可学也。何者?若谓老子是得道者,则人必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异类,则非可学也。”⑦这是说神仙有先天之神仙和后天之神仙。先天之“神仙”是可望不可即,如彭祖云:

  仙人者,或竦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隐其身而莫之见。面生异骨,体有其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然此等虽有不死之寿,去人情,远荣乐,有若雀化为蛤,雉化为蜃,失其本真,更守异气。余之心也,未愿此已。入道当食甘旨,服轻丽 ,通阴阳,处官秩耳。音节坚强,颜色和泽,老而不衰,延年久视,长在人间。寒温风湿不能伤,鬼神众精莫敢犯,五兵百虫不可近,嗔喜毁誉不为累,乃可贵耳 。人之受气,虽不知方术,但养之得宜,常至百二十岁,不及此者伤也。……尽其理者,可以不死,但不成仙人耳。……(《太平广记·神仙一》引《神仙传》)

  而后天之“神仙”几乎成了“长寿”的代名词。佛教则不然。佛教的彼岸世界在设计天堂的同时,又配一个与之相反的境界即“地狱”。这也是对人的关怀,但它不象儒道从物质的角度来改善人的处境,而是从心灵上醇化人的灵魂,所以有人说“儒治世,道治身,佛治心”⑧,是有道理的。

  儒、道、佛虽都是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但又各有差别。儒学是从文学主体的人来说,从起点到终点包括中间的承递过程都是人,但两端的人,包括中间承传过程的人绝对不是同一个人,因为儒学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大同理想”,是一种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绝对平等的世界。这种“大同”的理想世界是要靠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不断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的,所以它的人类的概念则表现为子子孙孙接替棒式的延绵不绝。而道佛则不然。道教是靠修道成仙,表现为自身的延续,不须别的什么替换物。尽管成仙后已是仙风道骨,但其躯壳没有变。佛教是靠修行来改变来生的处境,来生或为人,或为异类,虽也是对自身的延续,但已有质的变化,既不象儒学的子孙繁衍,也不象道教的自我延伸,而是一种主观意念上的轮回,是一种质变了的轮回。总之,无论是儒学的子孙繁衍,还是道教的自我延升,抑或是佛教的轮回变化,都是对人,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尽管他们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为人类设计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体现出传统文化人文精神。《太平广记》的分类则充分显示出了这种精神。

注释:
②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③  同上
④  宋洪迈《夷坚志》序
⑤ 《太平经合校》第149页
⑥  康德《实用人类学》
⑦ 《太平广记·神仙一》引《神仙传》
⑧  刘叶秋《古典小说笔记论丛》(南开大学出版社85年版)

 
(原载《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8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古代小说网 2009-1-15 17:52:19

上一条: ·[辛德勇]《冥报记》报应故事中的隋唐西京影像
下一条: ·[王晖]夏禹为巫祝宗主之谜与名字巫术论
   相关链接
·[吴凤玲]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思考·[马丽莎]东乡族口头歌谣的演说场域分类研究
·[高睿涵 刘婷]“文化空间”再分类·[甘德志]张果老“蝙蝠原形”考
·[范宗朔]《一千零一夜》中的旅行式叙事结构及其文化意蕴·[王涛]《地名文化遗产鉴定》修订刍议
·[林思远]石雕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路径的分类研究·[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
·[白宪波]“魂瓶”分类再研究·[刘海平 李琳]巴赫金狂欢诗学理论视域下的城步苗族庆鼓堂
·[郭雨欣]安徽省“狼外婆”型故事探析·[周争艳]民间文学遭遇形式论——普罗普的故事分类方案
·[唐植君]日本蛇郎故事从神话到民间的传承与演变·[沈德康]论瑶族神话的分类体系、情节模式与思想特质
·[段淑洁]云南少数民族孤儿娶妻故事的类型研究·[刘嘉瑶]从大门到天井:舞龙灯场域转换的内在文化意蕴
·[陈冠豪]中国当代鬼传说之核心母题及分类方法·[段友文]论山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神话传说与民族精神
·[覃延佳]仪式传统之赓续与整合:广西上林县壮族师公丧葬法事分析 ·[宋丹丹]日本石头传说中的妖怪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