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邓宏烈]西方传教士眼中的羌族神灵信仰
  作者:邓宏烈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23 | 点击数:14755
 

 

羌族供奉的白石神 资料图片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我国四川省羌族聚居区的传播可谓其在华传播事业中的一颗流星,它留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当基督福音的“圣灵”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相遇,福音传播者们捧着福音书,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作出了不同的阐释。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期,西方基督教徒来到羌族生活的土地上,他们肩负“上帝”所托的使命,传播福音,弘扬基督,要世代生活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人们聆听耶稣的劝导,皈依基督。然而,当他们走进羌人生活的世界,就被羌族人民的特征、习俗、习惯、建筑、法律、宗教所吸引,尤其是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让福音传播者惊讶和兴奋不已,他们认为这就是“上帝真理的见证”,“而这一真理的见证其实很早就开始了”。这一结论引出的问题是:基督教的圣灵观与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是否同一,或更明白地说,羌族是否崇拜与基督教徒一样的上帝?事实是,不同的人对此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葛维汉和陶然士就代表了当时传教士的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葛维汉,美国芝加哥人类学博士,1911年以传教士和学者的身份来华,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38年,而其中36年是在四川度过的。陶然士则是个在羌族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传教士。他于1896年从苏格兰来中国传教,供职于四川成都的华西传教士组织中,做了40年的福音使者的工作。尽管在技术上没有受过人类学训练,但他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精通汉语,且精于中国艺术和考古学的某些方面。围绕羌族原始神灵信仰的白石崇拜这一现象, 葛维汉和陶然士在羌族地区传教和考察羌族宗教时,按照各自的宗教文化价值取向和经验认知,对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信仰作出了不同的阐释。台湾历史人类学学者王明珂指出:“在基督教文化中心主义偏见下,陶然士所认知的羌民是高贵的一神教信徒,他们的信仰与习俗中保存了许多古以色列人的宗教文化。……葛维汉接受中国学者所建构的‘羌族史’(姜姓族与周人对天的信仰),因而将羌民对‘天’的信仰视为该民族长期受汉族与藏族影响下的古老文化残余。”

  陶然士:羌族崇拜唯一的上帝,是高贵的一神教徒

  在陶然士对羌族宗教的诸多研究中,他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我们崇拜与他们(羌族)一样的上帝。”使他确信这一结论的关键因素“就是这块高原上的人们的古代信仰……由迦南人所继承,后来,又被以色列人所吸纳,并一直延续到他们的巴比伦之囚时期。”羌族原始宗教的神灵崇拜就像原始闪族人一样,由一片神圣的树林、一个祭坛、一棵独特的树和一块白色的石头组成。陶然士声称,虽然与早期迦南人的崇拜有着共同的特征,但羌族并不制造神的偶像,他们曾经是而且一直是一神教的信仰者。“羌族比迦南人更值得尊敬,他们一直保持着一神教纯洁无瑕的信仰,给我们作出了宗教信仰恒久不变的榜样,这种榜样在除犹太人以外的其他民族中是不能找到的。”他指出,白石崇拜是羌族原始宗教神灵信仰的最主要的特征,白石是神的纯洁和坚定的象征,也是他们宗教信仰之兴趣和价值之所在,宗教仪式在哪里举行,那里就得竖立白石,这被认为是接近上帝不可分割的正确途径,因为在有白石标记的地方,上帝就在那里与他的子民建立联系。为了证实这一点,陶然士列举了白石象征神圣意义的4个方面:其一是它的洁白,与黑色对比,白色代表仁慈,而黑色就是罪恶;其二是它让人们明白,接近上帝必须通过神圣的方式,负罪者必须在向上帝祈祷之前净洁全身;其三是因为在标有白石的地方可能就是人们接近上帝之地——祭坛;其四是因为白石让人们想起上帝就是他们的最终力量。同时,他指出羌族不是万物有灵论者。陶然士这样强调:“虽然羌族没有明确地称白石神为上帝或天使,但他们的确谈到正是天使或上帝的使者在祭坛设立之地带领他们接近上帝。”

  神树是羌族宗教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在被羌族称之为神树林的树林里,所有的树都是神圣的,因而禁止任何人砍伐,而位于祭坛后、靠近白石旁的那棵树更是非同寻常的神圣。羌族人民宣称神树是属于上帝的,上帝经由神树从天国来到神树林会见他的子民,而在献祭仪式结束后上帝又取道神树回到天国。神树曾经具有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已经无人知晓,我们只能简单地猜想它是“生命之树”。祭坛在羌族的宗教崇拜中则是第3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它或是用土堆成的平台,上置一石,或是放置在其它石头上的一块石板。无论哪种情形,石头都必须是未被切割、未经打磨的。

  “神树林、神树、白石神以及神坛共同组成了位于高地上的羌族宗教的圣殿。一切都是神圣的,缺一不可的。他们认为,在人与上帝互动的途径中,它们共同组成了宗教崇拜的本质要素。”陶然士由此总结,实际上拥有“犹太人信仰”的羌民是“前往中国的最早的传教士”,既向同化了他们的汉人,又向周围的部落族群传播他们的宗教信仰。“2000年来,在汉人中间一直就存在着上帝真理的见证人。此后,上帝真理的见证亦未消失,因为在恰当的时候,欧洲传教士又来到这里,高举着见证的火把。而这一真理的见证其实很早就开始了。”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信息中心 2009-5-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洪忠]我国居民信仰状况与传播渠道研究
下一条: ·[陈进国]民俗学抑或人类学?──中国大陆民间信仰研究的学术取向
   相关链接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廖欣梅]区域历史与神灵信仰:以福建西部石佛公信仰为个案
·[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高有鹏]近代西方传教士视野中的中国社会风俗及其理解
·[邱月]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柯小杰 余林玲]民俗与旅游相融合 打造羌族文化名片
·[杨杰宏]传承中的再造:羌族口头传统的文化生境及特征·[林继富]家园重建与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研究
·[柯小杰]夬儒节:羌族节日民俗的复兴·[卞世香]关于羌族民俗旅游开发模式的几点思考
·[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张曦:《民族走廊与地域社会:羌族社会·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林继富]十年,非遗保护的羌族经验·[马小鸿]文化空间视角下羌族瓦尔俄足节文化的传承
·震后8年,羌族文化美丽重生·王明珂谈人类“村寨”中的女巫恐惧
·[张朴]羌族边缘区人口的演变及构成特点·[焦虎三]羌族服饰发展概要
·[陈春勤]羌族释比文化研究综述·[张巧运]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案例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