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清明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清明节专题

[李泽生]寒食何由来?
——晋文公没有烧死介之推
  作者:李泽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2 | 点击数:13839
 

      历史真相究如何?

      我们以历史事实来分析一下晋文公不会烧死的原因,仅从1、介之推在重耳出亡时的作用 ;2、重耳归国后的封赏原则;3、“烧山”的危害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晋文公会不会出此下策。

      1、介之推在重耳出亡时的作用

      晋乱后,晋贤公子重耳出亡列国以寻求帮助。

      《史记》对此事记在较为详细:“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笔者注:《史记》说的这五个人与《左传》、《国语》略有不同,但均未将介之推列入“贤士”之内)。……重耳遂奔狄。……从此五士,其余不名者数十人,至狄”。言明跟随晋文公重耳出亡的“贤士五人”是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贤士”中并没有介子推之名。那么介之推究竟是什么人?原来还有“其余不知名者数十人”,“贤士”五人的事迹,在“出亡”中的表现都很抢眼。《史记》记载了以下几条著名的贤士决策:

      “过卫,卫文公不礼。去,过五鹿,饥而从野人乞食,野人盛土器中进之。重耳怒。赵衰曰:“土者,有土也,君其拜受之。”——首先经过的是卫国,但卫文公对他很不礼貌,只好离开卫国,在途中又向该国的“野人”即乡下人请求食物,那位乡下人拿了一块土,盛在食盘中送给他,带有很明显的戏弄他的意思。重耳很是恼怒,但“贤士”中的第一人赵衰却开导他,安慰他说这是你将来“得国”的象征,还让重耳“拜受之”,重耳也就隆重地拜受了这块“土”。从中可以看出赵衰的机警与豁达大度,随时给重耳和其他随从者以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至齐,齐桓公厚礼,而以宗女妻之,有马二十乘,重耳安之。……重耳爱齐女,毋去心。赵衰、咎犯乃于桑下谋行。……乃与赵衰等谋醉重耳,载以行。行远而觉,重耳大怒,引戈欲杀咎犯。咎犯曰:“杀臣成子,偃之愿也。”重耳曰:“事不成,我食舅氏之肉。”咎犯曰:“事不成,犯肉腥臊,何足食!”——赵衰、狐偃(咎犯)的重大决策。重耳在当时已经是“志得意满”、得陇望蜀了,对于他“意志衰退”到以致不可救药的行为,狐偃、赵衰与“齐女”定计,果断地“胁迫”重耳离开齐国。狐偃为此受到了重耳的怒骂、甚至遇到了重耳怒不可遏地要杀掉他的危险;

      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适诸侯礼待之,重耳谢不敢当。赵衰曰:“子亡在外十余年,小国轻子,况大国乎?今楚大国而固遇子,子其毋让,此天开子也。”——这是赵衰的高见;以树立重耳的信心,防止重耳在流亡中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

      重耳至秦,缪公以宗女无人妻重耳,故子圉与往。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 ——司空季子的远见……在这件事情上,鉴于出亡十多年的经验,重耳在大事的处理上逐渐倚重狐偃和赵衰。如何接纳怀赢的问题,先是接受司空季子的建议,然后分别请教了狐偃和赵衰后才慎重地下了决心,采取了稳健而又隆重的迎娶怀赢的方式。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在为他归国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得秦穆公“三平晋难”,确保重耳得到了统治地位并能够稳固。

      以上“贤士”均能在重耳遇到大事的紧要关头劝谏重耳采取正确的做法或路线,可以说他们是重耳能够得以回国为君的关键人物,即后来重耳所谓的“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应该受“上赏”之人。

      而对于介之推的记载,仅仅是“割股啖君”而已。

      介之推“割股啖君”的性质是什么?——齐国的易牙亦能为齐桓公“好美味”而残忍地烹了自己的儿子以献给齐桓公——此类行为断不能算是“以大节事君”。


      2、重耳归国后的封赏原则

      晋文公归国后,作为一个几经磨难的贤德之国君,对自己能够归国,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对“从亡”将士制订“封赏三原则”:

      《史记》载:

      从亡贱臣壶叔曰:“君行三赏,赏不及臣,敢请罪”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阙者,此受下赏。三赏之后,若且及子。”大意是,在仁义道德的大节上能够帮助我的,应该受“上赏”;帮助我做事,始终不离不弃,最终成就大事业的受“次赏”;而只有“矢石之难,汗马之劳”即舍生忘死、不畏艰险的勇士也可以受“次赏”;而如果只能为他效力不能对他进行规劝、制止错误的人,应该受到“下赏”。至于“壶叔”等“从亡贱臣”则又在其下矣。

      我们不难看出,重耳的“上赏”、“次赏”、“下赏”的标准十分严格而又合理,这一切充分说明了一位历尽艰辛、有着清醒治国头脑的明君的雄才大略与赏罚严明的治理方略,这一切,在今天看来仍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从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接受上赏的一定会是那“五位贤士”,而且别人也只能是口服心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光明博客 2009/3/30 18:01: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将生死并置 清明节的结构与意义
下一条: ·[刘锡诚]清明节的天候和物候
   相关链接
·[马荣良]“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马荣良]虚构与真实
·[马荣良]寒食节的异域渊源·古人如何过清明
·[张小稳]从地区性的哀思到全民性的欢愉·[安介生]寒食节缘起与介休乡土地理新论
·[裘錫圭]寒食与改火·[陈泳超]寒食节起因新探
·[张勃]介子推传说的演变及其文化意义·[张勃]唐代以前寒食节的传播与变迁
·[张勃]论官方与民间合力对寒食习俗的影响·[景圣琪]“改火说”与唐代寒食诗的兴盛
·[陈泳超]寒食缘起:从地方性到普泛化·[赵建民]千年飘香之寒食“醴酪”
·[张晓红]秋千与寒食、清明·清明寒食文化节在介子推携母归隐之地绵山开幕
·清明:家庭核心文化的传承·陈连山 施爱东:解读清明文化内涵
·[吴双]清明节前说“寒食”·“我们的节日”第二届中国传统节日(寒食、清明节)论坛在山西绵山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