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广数”概念,描述有关语言事实。
我们说话,经常用到10个最基本的数目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些数目字,除了表示定数(比如“三”是“2+1”,“五”是“3+2”),往往也表示概数。“广数”是跟“多数”、“满数”相对的概念,都属于概数。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已经论说过“三、九”表示多数的用法,比方清代人汪中的《释三九》。也有学者论说过“十”与“五”表示满数的用法。比如张德鑫《数里乾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指出:“我国古代发明了科学的、先进的十进位制记数法,其中就包含‘五进数’的观念。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五跟十一样象征着完整、圆满和吉祥,人们追求十全十美、实实(十十)在在,也追求五谷丰登、五彩缤纷。”本文讨论的“广数”,是指用来表示广泛意思的数字。如果说,“三、九”表示多数,“五、十”表示满数,那么,“四、八”便是表示广数。
(一)关于“四X”
用“四X”表示广数,最具代表性的是“四方”。“四方”本指东方、西方、南方、北方,表示广数时则笼统泛指各方。比如:及高祖镇太原,文静察高祖有四方之志,深自结托。(《旧唐书》卷六十一)
“四X”中的X,往往是名词性语素。除了“四方”,常用的还有“四面”和“四海”。“四面”本指东面、西面、南面、北面,表示广数时则笼统泛指各面。例如:贪利无耻敢于为恶之人,挟敌兴兵,四面而起,以求逞其所欲。(《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六十八)“四海”一般用于泛指,等于说全国各地。例如:是以贞观一朝,四海宁晏。(《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九)此外,还有“四野、四外、四处、四下、四下里”等形式。或在上古就有,或在白话文作品中开始出现,都使用至今。
“四X”中的X,许多时候也用动词性语素。比如:四顾无边鸟不飞,大波惊隔楚山微。(唐·韦庄《泛鄱阳湖》)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唐·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四顾、四望”中的“顾、望”都是动词性语素。除了“四顾、四望”,“(弟兄)四散、(亡命)四窜、(红光)四射、(湖水)四溢、(风波)四起、(祸机)四伏”等等,都是同样的结构,“四”字都起到了泛指广度的作用。
(二)关于“八X”
“八X”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八方”。“八方”本指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表示广数时,仍然泛指各处。例如:洪泽丰沛,漫衍八方。(《后汉书》卷十上)自今以始,八方攸同。(《宋史》卷一百三十七)“八X”中,也常见“八面”,但基本上只用于广数,泛指周围各个方面。例如:逾时,风势八面俱至,终夜不止,如是者连日。(《元史》卷五十一)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红楼梦》第73回)“八面威风、八面玲珑”之类,成了今天常见的成语。“八X”中,也有“八海”,泛指极为广阔的范围。例如:十洲隔八海,浩渺不可期。(陈陶《怀仙吟二首》)“八冥、八溟”和“八瀛”,跟“八海”同义。近代白话文作品中,偶尔可以看到“八海”;现当代作品中,不再出现。
在古代,跟“八方”语义相同、相通或相关的形式相当多。比如:“八圻、八都、八陲、八鸿、八宇、八寓、八区、八隅、八嵎、八镇、八维”等,跟“八方”相同或相通。又如:“八S、八寅、八夤、八埏、八演、八极、八鄙、八裔、八际”等,指八方边远之地;“八幽、八綋、八蕃、八荒”,分别指“八方幽远之地、八方极远之地、八方蛮夷之地、八方荒远之地”。此外,还有“八表、八外”,指八方之外,即极远的地方;还有“八正”,指八方的和风。(可参看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到近现代,上述形式定格在了“古词语”的位置之上,一般情况下不再使用,但是,又出现了两个表示广数的词语。一个是“八下里”,指很多方面。例如:如今这事八下里水落石出了,连前儿太太屋里丢的也有了主儿。(《红楼梦》第61回)另一个是“八辈子”,通过强调时段之大来形容时间长或程度深。例如:快走,别啰嗦了,你欠咱们穷人八辈子血债。(周立波《暴风骤雨》)要再摸两手稀屎,才算倒了八辈子楣!(杜鹏程《保卫延安》)
跟“四X”一样,“八X”的X既有名词性的,也有动词性的。例如: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汉书》郊祀志第五上)洛阳道八达,洛阳城九重。(《乐府诗集·洛阳道》)“八通、八达”都是“八+动”。现当代不再见到“八通”,但“四通八达”成了常用成语,形容四面八方都有道路可通达。
作为广数的表达形式,“四X”和“八X”经常对照使用。例如:恩流八荒,德溢四海。(《盐铁论》贫富第十七)施张四维,缔制八宇。(《宋书》卷九十七)前例,“八荒”和“四海”对照使用;后例,“四维”和“八宇”对照使用。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09-05-18 07:50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