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宋颖]民俗宗教的复合形态
——“西塞神舟会”调查报告
  作者:宋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15 | 点击数:14567
 
厘头会的故事,在口耳相传的讲述中不断完善,逐渐补充上了当时道士洑的情况。相传那时候镇上有四条街,正街、三街头、盐店街、下街头,共有两三千户人家,以前每年造船唱戏的银两,都是用厘头会所收银两放贷的息租;此外,厘头会还组织16户人家负责制作神舟,每年每街出4户轮流坐庄。厘头会的活动一直延续到1949年,常设主持人员8人,每年以8人为首,率16户轮流主办。这个活动在1950年举办过之后即终止了,直到1984年才恢复。这时,厘头会也改称为“龙舟会”了。据说,由于当时的组织者担心这样的活动迷信色彩太浓,怕政府干涉,于是放神舟的活动就以纪念屈原为名义,举办成“龙舟会”活动,但目的也同样是为了满足民众驱邪消灾的愿望。
在田野调查的过程中,我遇到有些当地民众对此有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认为,“我们本来叫龙舟会,现在叫什么神舟,会让外人认为我们是迷信的”。但神舟会组织内德高望重的长老却说,这会以前叫“神舟会”,后来恢复活动叫“龙舟会”,现在是又改回了原名,叫“神舟会”,并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神舟会的成员发展,有着比较清晰的脉络和记录,当地资料记载说,从光绪后期1885年至1912年间的主要成员有8位:杨如山、董三峰、李发智、黄朝贵、贾树春、刘正柏、黄治中、游绪玉。从1912年至1949年间的主要成员有8位:刘加和、游功申、李详元、黄煌开、黄朝经、卢万金、贾仁同、黄朝兴。这些人都是通过推荐的方式成为会员的。1984年恢复期间的12位成员,基本上是以自愿方式成为会员的,包括何国华、刘会元、游桂姣、肖宽心、袁作皇、游加宏、李远斌、黄细喜、李远和、王泽炳、游文卿、卢启发,其中有5人现已去世。1990年至今的成员,基本是通过推荐的方式成为会员,其中也包括1984年以来健在的7位长老,约有40余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加入神舟会呢?我访谈了神舟会的一些成员,了解到神舟会的组织一直存在,该组织对入会有着特别要求,对发展会员也有自己特定的方式。上文提到的自愿方式是在特殊时期,即神舟会恢复时期,需要用人,只要愿意成为会员的就算是参加了这个组织。而一般的情况是采用推荐的方式,个人有加入意愿,有特长,经过会员中的长老推荐,由全体会员讨论通过就加入了神舟会。
据神舟会的一位资深成员LB介绍,加入是有条件的。首先,这人要多做好事,在村里得有较好的口碑;其次,他的家里经济状况也要比较好;最主要的是这个人要能干,有特长或专长,比如能写能画,有组织能力,或者在某一方面担任了一定的职务,能够对神舟会活动的推进和维持有所帮助。十来年前,入会还需要个人先提出申请,声明是自愿加入,并服从安排,那时候的神舟会有20来人。现在也是要写申请,交给会长JDS或会中其他德高望重的长老等,再由负责入会事务的HTZ召集大家开会审议。例如,现在的会员HYL,就是去年才加入的。一般,会员去世一个发展一个,但是也要看会上活动的需要。神舟会组织目前有40余人。2006年去世了3位老人,所以又新加入了3人。
神舟会为了举办当年的活动,基本上要开三四次会议。通常是在阴历的正月初一、四月初八、五月二十左右举行。每年往各村送去的“本子”和活动期间所使用的捐资记录本,都是有编号的,今年到游街当天的夜间,已经用到第38号本子了。神舟会期间的基本花销约达6~7万元,这些钱基本上都是来自群众的捐赠,但也有一些组织、社团的捐赠,当地村委会等部门也会给一些适当的资助。在整个活动期间,每天的功德善款捐赠情况,当天就有专人写在屈原宫墙上的告示单上予以公布。最后,则要在总结会上清点功德善款,将其存入银行账户,以作为来年的活动用资。所有的本子,都会作为清算账目的凭据。神舟会就是这样组织和运营的,每年请手工扎匠,请戏班子,为戏班子解决吃住问题,修缮屈原宫,搭盖厕所,准备整个祭祀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用具和开销等。有时候,神舟会还帮助村里的困难户解决一些经济拮据的问题。
神舟会组织中,有专人负责专门与政府、媒体和其他村子保持来往与联系。现在负责此项工作的是HTZ,因为他年纪较大,已经70余岁了,神舟会便决定让他培养接班人LHL。LHL以前曾是村里的干部,现在退休了,今年刚刚加入神舟会。
神舟会组织在整个祭祀活动的安排和管理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些人,保存了神舟制作的图谱,口耳相传地讲述着神舟会的历史、西塞山的传说以及各位菩萨的故事;也正是这些人,精心组织起神舟会每年前后长达40天的活动,并在相当程度上维系着道士洑村的经济、政治和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正是他们,在当地社区中默默传承着神舟会烦琐而盛大的仪式,并尽力保持着神舟会鲜活的民间风貌和精神。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西塞神舟会
 
我的田野调查时间虽然很短,但不仅接触到神舟会的成员、道士洑村的民众,还接触到了在政府机关、报刊媒体等任职的相关人员,进而了解到在西塞神舟会申报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对于其性质的认定曾经有过好几种意见,其间也经过了反复的讨论。湖北省民间文化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吴志坚在本地调查了好几年,他认为,西塞神舟会每年都有道士参与龙舟的开光、祭祀、下水等仪式,是带有浓郁道教文化色彩的民间文化,其与唐代崇尚老庄道学的张志和在这一带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当地的文化宣传部门在其最早的申报材料中认为:“西塞龙舟会是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送龙舟这一形式纪念屈原、具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群众自发性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后来,经过民俗学者的批评和指导后,它被修改为:“是民众自发、自愿组织参加的、以驱瘟、除恶、消灾、祛病、以求平安健康、延年益寿为核心主题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西塞神舟会借助‘送龙舟’这一形式,为一方百姓消灾祈福,是端午节习俗中最壮观的一种民间盛会,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当地的报纸如《黄石日报》、《东丰晚报》、《楚天都市报》等,都对神舟会有很多报道,主要是以HTZ的说法为准。2005年神舟会安排的外联接班人LHL,也被作为“神舟会主持人”而见诸媒体的报道,当地宣传资料称他对神舟会有新的理解,亦即“神舟会祈祷丰收、健康,悼念屈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宗旨,与现在提出的‘八荣八耻’中的第一项‘以热爱祖国为荣’相符合,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办好今年的神舟会,让这个民俗瑰宝闪烁出新的光芒”。{1}
2006年度的“西塞神舟会”,由于它已经成为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遂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了这项活动。黄石市西塞区宣传部则希望,“借神舟会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契机,进一步挖掘这一民俗文化的内涵,逐步剔除封建迷信色彩,加强西塞龙舟会的管理,做好宣传保护工作,着力打造民俗文化特色品牌”。早在此前的2005年,西塞山区政府便已经制订出了《五年保护规划》,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原则,由市政府追加2万元进行保护,街道和村组织也分别出资5000元表示支持,同时还要努力培养神舟会的后续传人,并将神舟会纳入西塞山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地方政府的意愿之一,是通过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地方知名度,进而对西塞山风景区进行重新包装和对外推介,使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制订于2005年的西塞神舟会《五年保护规划》,如表1所示。
西塞神舟会在得到如此重视和被广泛关注的情况下,尤其是在它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却似乎开始面临着很多的现实危机。这些濒危的状况主要有:
1.经费问题。以前,历年活动的经费完全依靠群众自觉自愿地捐款,近年随着规模扩大,今年送神舟活动的经费开支已达6万元,可是活动的组织者却只筹集到3万多元的活动经费,至于不足部分只能从以前历年的盈余和组织者自发的捐款来补充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吴重庆]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孙村婚礼及姻亲关系中的“例”行与“例”变
下一条: ·[康海玲]马来西亚槟城中元节普度戏田野调查
   相关链接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抗疫背景下,凸显端午民俗特殊文化意义
·“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端午与文明生活”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
·[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常睿]新冠疫情下的端午香囊节俗消费考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