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焰安]对“鲁义姑姊”型传说的考察
  作者:王焰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8 | 点击数:19483
 


摘要:“鲁义姑姊”型传说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都有流传,这些传说虽基本情节相同,但每则却蕴涵着不同的意义。
关键词:鲁义姑姊;民间传说;情节;样本


  《列女传》“节义传”中有一则“鲁义姑姊”传:

    鲁义姑姊者,鲁野之妇人也。齐攻鲁,至郊,望见一妇人抱一儿携一儿而行。军且及之,弃其所抱,抱其所携而走山,儿随而啼,妇人遂行不顾。齐将问儿曰:“走者尔母耶?”曰:“是也。”“母所抱者谁也?”曰:“不知也。”齐将乃追之,军士引弓将射之,曰:“止!不止!吾将射尔。”妇人乃还。齐将问所抱者谁也,所弃者谁也。对曰:“所抱者妾兄之子也,所弃者妾之子也。见军之至,力不能两护,故弃妾之子。”齐将曰:“子之于母,其亲爱也,痛甚于心。今释之而反抱兄之子,何也?”妇人曰:“己之子,私爱也。兄之子,公义也。夫背公义而向私爱,亡兄子而存妾子,幸而得幸,则鲁君不吾蓄,丈夫不吾养,庶民国人不吾与也。夫如是,则肋肩无所容,而累足无所履也。子虽痛乎,独谓义何?故忍弃子而行义,不能无义而视鲁国。”于是齐将按兵而止,使人言于齐君曰:“鲁未可伐也。乃至于境,山泽之妇人耳,犹知持节行义,不以私害公,而况于朝臣士大夫乎?请还。”齐君许之。鲁君闻之,赐妇人束帛百端,号曰义姑姊。

    与此传同型的传说,就我们有限的涉猎,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华中、华南、华东都有流传,这些传说虽基本情节相同,但每则却蕴涵着不同的意义。为此,笔者拟对其稍作考察。

      一、传说的有关概况

      根据我们的大致调查检索,这类传说有如下几种有代表性的样本。

      1.解释风俗的样本
      有关解释风俗的样本异式较多、流传地区较广的传说,按其黏着点的不同,可分为端午节挂艾蒿,节日挂葛藤、挂茶壶等。
      样本一:端午节挂艾蒿的传说
      (1)有一年,风调雨顺,麦苗长得特别好,麦收时,打的麦子非常多,家家户户,大囤满小囤流。有一天,天上的一位老神仙下凡,看看天底下老百姓的生活怎么样。他到了一个庄子上空,落下云头,在村外摇身一变,变成一个小老头儿,穿得破破烂烂,一手提着打狗棍,一手端着讨饭瓢。他走进一户人家,一进门,就看见一个妇人正在喂猪,猪食槽子里的猪食,哪里是用皮子和糠煮的,原来是白面汤!白面汤里,还有整块的烙饼和半拉的馒头。往屋里一看,灶台灶脑,扔得都是饭。老人说:“大嫂大嫂行行好,给我点儿饭吃吧。我已经两天没有吃一口饭啦!”那妇人把嘴一撇:“快给我滚出去!谁有东西给你吃?给你吃了,还不如喂猪呢,喂肥了猪,过年还可以杀肉吃,给你吃管什么用!”老神仙听了,十分气恼,但是他强忍着怒火说:“我已经三天没喝一口水了,既然不给我一点饭吃,总该给我一碗凉水喝吧?”那妇人用白眼翻弄了两下子,随手从墙上摘下一把笊篱,讥讽地说:“你如果有本事,就用这把笊篱喝水吧。”这笊篱是用铁丝编的,专门用来捞饺子的,根本盛不住水。老神仙见妇人故意捉弄他,非常生气。心想这儿的人太恶道了,就用手指在大门墙上画了几下,然后一股青烟儿不见了。喂猪的妇人大吃一惊,再看墙上,写了十个大:“明日起瘟病,全村人死光。”那妇人这才知道刚才来讨饭的,并不是凡人,自己闯了大祸,非常害怕。
       第二天清早,老神仙拿着瘟瓶来到这个村子的上空,刚想往下撒瘟药,忽然看见村头小河里,有一位妇人,抱着一个大孩子,领着一个小孩子,慌慌张张地蹬着河水往对岸走。老神仙觉得很奇怪,又变作个小老头儿,来到河对岸,在妇人身旁说:“我从来还没见过过河的时候,抱着大孩子,领着小孩子。”那妇人说:“老人家,您有所不知,这大孩子,是我丈夫前妻病死时丢下的孩子,小孩子是我亲生的儿子。昨天,我们村的一个不知事儿的妇人,惹怒了一位老神仙,说是今天让我们村起瘟病,全村人都死光。我们只好逃走。蹬水着了凉,容易生病,我怎么能抱着亲生儿子过河,让先头的儿子蹬水呢?”
      老神仙听了,心里想,这是一位好心人,同是一村人,心眼儿不一样,不能一样对待。就从地上拔了一棵艾子(又称艾蒿或艾草)说:“你们回村去吧,把这棵艾子插在你家门框或窗框上,瘟病就不会染上你家。”说罢用手一指,河上顿时出现一座大桥。那妇人知道遇见了老神仙,接过艾子,谢过老人,带着两个孩子从桥上走过河去。
       那妇人过了河,心想:就我一家人避开瘟病怎么行呢?于是就带着俩孩子拔了一大捆艾子,急急忙忙赶回村子,在每家每户的门框和窗框上都插上了艾子,连那个喂猪的心眼不好使的妇人家也给插上了。老神仙撒下的瘟药没处落,就随风飘到大海里去了。那天正是五月初五。村子里的人都感谢这位善良的大嫂,从那以后,每到旧历五月初五,家家户户门窗插艾子,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
       (2)传说唐朝末期,黄巢带领农民起义军攻打长安。这年五月初四,路遇一个中年妇女。这妇女背上驮着个大伢,手上牵着个细伢,上气不接下气地在乱军中逃跑。途中遇到黄巢一行,来不及躲避,黄巢一见,便问道:“你背的大伢是你亲生的吧?你这不义之妇,背大牵小,只顾自己的儿子而不顾别人的儿子,我要杀掉你!”那妇人吓得战战兢兢,急忙跪地求饶说:“王爷息怒,容贫妇回禀,这大伢是我的侄儿,小的是我的亲生子,因我丈夫的弟弟和弟媳都死于朝中军官之手,我若不保护好他,叔叔就要绝代;我的丈夫还在,还能再生,所以背大牵小。”黄巢
听了,说道:“原来你是个义妇,免杀,放你走路。”可这妇人仍然跪地不起,说道:“王爷,请你把这孩子收下,把我杀了吧。”黄巢说:“这是为何?”妇人说:
“你虽然放了我,恐怕你的部下不明下情,仍会杀死我的,我难免一死。”黄巢说道:“你起来,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不要跑反了,你在门口插上艾蒿,我通知我的部下,见门口插艾蒿的不杀就是了。”妇人回家后,就把这事告诉了村里人。后来家家门前插上了艾蒿。结果黄巢的部队到这里看到门前的艾蒿就走了。村里没有一个人受害。于是,后来有一个传说就是五月五这天在门上插艾蒿,可以避乱。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3)唐朝僖宗年间,黄巢领兵造反,所到之处,杀人无数,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听见黄巢来了,就急急忙忙地逃难。
         这一年五月,黄巢的军队攻进河南,兵临邓州城下。黄巢骑马到城外勘察地,他看见一个妇人背着包袱,一手拉着一个年纪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却抱着年纪较大的男孩。黄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马问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妇人回答:“听说黄巢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大坏蛋,不日就要攻进邓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征调去守城,我们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黄巢听了,就对那妇人说:“大嫂,你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门口,这样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你了。”妇人听了,将信将疑,不过她还是回到城里,把这个消息传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阳,黄巢的军队攻进城里,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着菖蒲艾草。为了遵守对那位妇人的承诺,黄巢只得无可奈何地领兵离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难。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大家就会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种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4)据说,黄巢起义时到处杀人放火,抢劫掳掠,老百姓一听说黄巢兵来,便携男拖女四散逃跑。有一年的端午节,有个中年妇女背着一个年纪较大的男孩,手上却拉着一个还不太会走路的小孩在逃命,正好碰上黄巢。黄巢感到不合情理,也有点不公平,便发问道:“嫂嫂,你为何逃跑?又为何大的背着走,小的拉着走?”这位妇女回答说:“我们是怕黄巢千岁的兵来伤害,故此逃命。这个大的是我小郎(夫弟),小的是我儿子。婆婆已不在人世,不能再生儿子,我还年轻可以再生,故一旦兵来,我可背着小郎先跑。”黄巢为其精神感动,故对这位善良的妇女说:“你不要跑,回去在家门上插上艾叶之类的东西,黄巢的兵士就不会进来伤害。”这位善良的妇女回家照此办理,同时也转告乡亲们,果真避免了这些灾难。所以,端午节插艾叶就成为一种风俗。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王焰安的个人空间 2009-03-20 08:13:00

上一条: ·[林继富]喜剧传统的地方叙事
下一条: ·[赵沛霖]论《诗经》的神话学价值
   相关链接
·[朱林]民间传说的本土化与区域互动·[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
·[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王尧]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宁文忠 蒋青芹]民间传说在地域社会中的流变
·[丁影影]传说动力学对民间传说叙事建构的作用研究·[邓又嘉]民间传说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社区参与
·[陈薇]“屋漏”型故事的结构表达及叙事意义·叶涛谈沂源牛郎织女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陈泳超]一则民间传说的生命旅程和文化基因·[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祝秀丽]浅析当代秦始皇赶山填海传说·[余红艳 孟宇卿]民间传说核心景观的参与式文化再生产研究: 以“白蛇传传说”为例
·[王尧]度量故事:情节类型、情节基干与核心序列·[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的民间传说类非遗保护
·[甘德志]神人窃桃·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
·[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刘永发 黄清喜]村落信仰语境下民间传说的生发机制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