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内容
课题选取湖北省长阳县都镇湾民间叙事传统中的民间故事传承人为考察对象,较为全面深入地揭示了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与民间叙事传统的关系,以及民间故事传承与演化的叙事规律,传承人作为民间叙事传统的承担者在继承民间叙事传统中的贡献。
本课题研究切入到民间故事的内部构造,切入到民间故事传承人与民间叙事传统相互关系的深层结构之中,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我们把作为民众文学的民间故事和作为生活表演的民间故事结合起来。在对民间故事传承的整体观照中,涉及到民间故事讲述行为和作为结果的民间故事。
本课题将民间故事的记录文本和作为演述过程中的民间故事置放在民间叙事传统中考察,也就是说,课题承担者不把处于通时性的传承过程中的文本变化,或某一次讲述的文本当作一个固定的结果,而是把它当作一个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东西来看待,这种研究民间故事传承人及其文本的方法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在传承动态中把握故事传承人及其文本变化。在对都镇湾民间故事传承人10年的田野考察,对民间叙事文本进行精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切合中国民间叙事传统与故事传承关系具有普适性的文化规则。
本课题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社区中的民间故事传承人为例,结合地方志以及业已采录上来的书面文本资料,对故事传承与民间叙事传统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目的是为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的“深度理解”提供一种审读视角。全文首置引论,尾置结语,末附附录,正文共七章。
引 论从国外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20世纪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的批评与反思两个方面入手。试图以批评为先导,寻找当代民间故事传承人研究新的理论支点。“引论”还阐述了本文选题意义、研究目的和方法,并说明资料来源与使用原则,对本文涉及的相关学术概念进行了限定。
第一章“都镇湾的日常生活”直接介入田野工作点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等空间座落描述,对都镇湾社区历史和当代民间文化存在状态进行梳理。
第二章“浸润传统的生活轨迹”采用类型学方法,对孙家香、李国兴和萧国松三种不同生活经历的故事传承人如何表达传统,如何形成个性化叙事风格的过程进行考察。对记忆中的传承人和现实中的讲述人,传承人学习故事的动机,都镇湾传承故事的时空场所的叙事传统倾向进行了研究。
第三章“故事文本与叙事传统”对都镇湾民间叙事文本中的演述文本、采录文本、整理文本和重构文本进行考察;从传统的角度阅读都镇湾民间叙事文本。指出制作民间叙事文本的过程与传统表达、传统流失的关系。
第四章“民间叙事传统下的传承人定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民间故事传承人与地方传统的距离;民间故事传承人与民间叙事传统的距离;民间故事传承人的类型,结论是都镇湾民间故事传承人从民间叙事传统的角度可以分为两个大类、四个小类。
第五章“文本、传统与个人”从三种形态的民间叙事文本考察文本、传统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就一人多次讲述一个故事;多人一次讲述一个故事;一人一次讲述一个故事三种形态的民间故事文本进行研究,详细考察了故事讲述时稳固的叙事传统和个性化的讲述风格的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提取公约数的办法,提出民间故事包含的三重文化结构模式的观点。
第六章“民间叙事传统表达方式”选择9个民间叙事传统个案论述都镇湾6种叙事传统的表达方法。“老巴子”故事侧重以信仰母题表达叙事传统;“精怪”、“七姑娘”故事侧重从内容和形式结合的角度论述传统的发现;“嫁匠”故事侧重亦真亦幻的艺术构架反映民众的传统精神;“野人嘎嘎”和“老鼠嫁女”故事从艺术幻想的侧面,表达都镇湾人对民间叙事传统的理解;“糠七升”故事从日常生活基础上的艺术真实角度表现叙事传统;“皮匠驸马”、“三姨佬”故事对民间语言的运用再现了民间喜剧叙事传统。
第七章“民间叙事传统的形成、转变与复兴”以廪君叙事为个案,勾勒一个近四千年民间叙事传统的形成、发展、成熟、转变、消歇以及复兴的过程。
结 语提炼出故事传承与民间叙事传统关系带普适性的规则:回答了民间叙事传统的可定义性和可操作性;民间叙事传统由民间叙事和对民间叙事的批评两个构成层次;民间故事传统的地域叙事传统、作为类型故事的叙事传统和个人讲述习惯的三重结构法则;民间故事的乡土属性显现出来的文化意义以及传承人与民间叙事传统衰荣的密切联系。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民间故事传承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林继富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