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王锷]《月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成篇年代
  作者:王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14740
 


  对于杨宽先生的观点,还可以补充两条证据。

  1、《月令》即《明堂阴阳记》中之一篇,西汉曾出土于鲁淹中。《月令》主阴阳五行之说,阴阳五行本出阴阳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曰:“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叙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未必然也。故曰‘使人拘而多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汉书·艺文志》曰:“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月令》正是“叙四时之大顺”,欲以“为天下纲纪者”,亦所以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之“教令”,欲以“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者,是则《月令》所记与阴阳家言正好相合。
  郑玄《三礼目录》曰:“此于《别录》属《明堂阴阳记》。”
  《汉书·艺文志》曰:“《明堂阴阳》三十三篇”《注》:“古明堂之遗事。”又:“《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及《明堂阴阳》、《王史氏记》所见,多天子诸侯卿大夫之制。”
  据此,则《明堂阴阳》与《礼古经》俱古文,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刘向《别录》将《礼记·月令》属之《明堂阴阳》,是有根据的。
  2、《月令》季冬有“乃命同姓之邦共寝庙之刍豢”一句,《吕氏春秋·十二纪》作“乃命同姓之国供寝庙之刍豢”,《淮南子·时则训》作“乃命同姓之国供寝庙之刍豢”,与《十二纪》同,“邦”俱作“国”。这是避汉刘邦讳所为。上博简《孔子诗论》将《国风》作《邦风》,又有《鲁邦大旱》篇,“国”俱作“邦”。《月令》是《明堂阴阳》之一篇,出土于鲁淹中,所以,保存了先秦时期的原貌,仍然作“邦”。虽一字之差,但为《月令》成书于战国时添一新的证据。

  至于《月令》与《逸周书·时训解》之间的关系,周玉秀在《〈逸周书〉文献的变异与汉以后的整理》一节中,将《逸周书·时训解》、《吕氏春秋·十二纪》、《礼记·月令》、《淮南子·时则训》、《大戴礼记·夏小正》文字,列表详细比较,她说:
  《逸周书·时则训》每节的后半部分却与诸书有较大差异。其他各书所讲都是行政违反时令所造成的危害,《时训解》则说的是自然现象反常所预示的灾异,两者的性质是大不相同的。《时训解》的这种情况与谶纬之学有相通之处。……笔者认为,《时训》每节中的后半部分是汉人对先秦时令的训解。……我们说《时训》是汉人的训解,还可以从其语言特色上得到证明。……《时训》中每节的后半部分的写定时代当在东汉中晚期。
  她从文献内容的异同和语言特色进行比较论证,言之有据。则《时训解》定出《月令》之后无疑。
  
  参考文献:
  [1]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 二十二子[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 徐复观.两汉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杨宽.今月令考[J].制言半月刊,1935(5).
  [5] 司马迁.史记(第10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2.
  [6] 班固.汉书(第6册) [M].北京:中华书局,1983.
  [7] 张双棣等.吕氏春秋译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 何宁.淮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98.
  [9] 周玉秀.《逸周书》的语言特点及其文献学价值[M].北京:中华书局,2005.
  [10] 杨宽.杨宽古史论文选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原载《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5期,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桂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时令节日及其叙事意义
下一条: ·[陶思炎]中国传统节日的困境与机遇
   相关链接
·薛梦潇:《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胡司德]早期中国的饮食“月令”:秋食麻与犬,冬食黍与彘
·[朱承]礼乐制度:从传统到现代,依然没有褪色·[王剑]《滇黔土司婚礼记》与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婚俗考
·[章启群]《月令》思想再议·[章启群]《月令》思想纵议
·[朱承]《礼记·月令》的自然、生活与政治·[刘海鸥]《月令》的生态保护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法律
·[王铭铭]从礼仪看中国式社会理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