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王锷]《月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及其成篇年代
  作者:王锷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13931
 


  比较诸家的观点,杨宽先生的观点较接近于事实。
  郑玄曰:“名曰‘月令’者,以其纪十二月政之所行也。本《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之首章也。以礼家好事抄合之,后人因题之,名曰《礼记》。言周公所作,其中官名时事多不合周法。此于《别录》属《明堂阴阳记》。”
  针对郑玄和其他人的观点,杨宽先生一一考辨,提出新说。其证据可综述如下:

  第一、“夏正”大概是晋人所创始,以晋本夏墟而名“夏正”。晋国于春秋时已用“夏正”,列国用“夏正”在战国末年。《孟子》全用“周正”,《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全用“夏正”。
  第二、《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中提到的官职,有太尉、相与将帅、阉尹、七驺、太史、冢宰、工师、四监等。经考证,太尉等官职,与其说是秦制,无宁说是晋制。
  第三、《月令》季冬曰:“数将几终,岁且更始。……以待来岁之宜。”是用“夏正”之明证。《月令》季秋曰:“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又孟冬曰:“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季秋、孟冬所言来岁、来年,是说受朔、贡税等事,要颁行百县,必须于三月前执行,否则,不能传达于四方。并不是说“季秋”是秦之岁终,“孟冬”是“周正”之末月也。《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全用“夏正”,当是抄合晋人旧作。
  第四、《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以阴阳五行为经纬,举凡天文律历、宗教风俗、生物变化、农桑渔牧及衣食住行等,全部纳入五行学说中,将五行、四方、十日、五帝、五神、五虫、五音、十二律、五数、五味、五臭、五祀、明堂、五色、五谷、五牲等互相配合。这些配合,《左传》、《国语》、《墨子》已有部分记载,《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承袭这些观念,当出于占侯卜筮之学,成书当在战国末期。
  第五、《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用晋人“五行相生”说,而《吕氏春秋·有始览·应同篇》用《邹子》“五行相胜”说;于《十二纪》首章以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为五帝,于《尊师篇》、《古乐篇》、《谕大篇》等又以黄帝、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为五帝。可见《吕氏春秋》是杂采群说而成,《十二纪》首章非吕不韦宾客自作。
  第六、将《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与《吕氏春秋·季夏纪·音律篇》进行比较,发现《音律篇》是据《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改作;《音律篇》有不与《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同者,而与《月令》相类,殆《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和《音律篇》同据一底本,而《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音律篇》又出自吕氏二宾客之手,非出一人之笔,故不能划一。《月令》一篇,当早有成说,吕不韦宾客割裂十二月以为《十二纪》首章。由《吕氏春秋》全书观之,吕不韦宾客杂取道、儒、兵、墨之说以分释《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首章犹经,其所附论诸篇犹似传也。
  第七、将《诗经·豳风·七月》、《大戴礼记·夏小正》与《月令》进行比较,发现《七月》所叙写豳地农民一年十二月中生产过程与生活及为贵族服役情况,较为细致,并有感慨;《夏小正》是春秋时代以农事为主的月历;《月令》是战国时代以农事为主的行政月历,三者有一脉相承之关系。

  杨宽先生又有《〈今月令〉考》一文。郑玄注《月令》,辄有“《今月令》作某某”云云。孔颖达《正义》认为《今月令》即《吕氏春秋·十二纪》。杨宽先生将郑玄《月令注》中所引《今月令》十八条与《月令》、《吕氏春秋·十二纪》进行对比,发现多有不合。他认为,蔡邕作《月令章句》,《说文》尝引《明堂月令》。相互比勘,蔡邕所据,《说文》所引,皆是《礼记·月令》。东汉于《月令》,简称之但曰《月令》;详言之,则以“明堂”二字冠前曰《明堂月令》也。清代汪中早主此说。至于《今月令》,乃是汉代通行的《月令》,当有多本流传,非一书也。梁玉绳首创此说。
  杨宽先生的结论,可总结为:《礼记·月令》上承《七月》、《夏小正》,是战国末期阴阳五行家之作,作者是晋国人之后裔。《吕氏春秋·十二纪》之首章及《吕氏春秋·音律篇》是吕不韦宾客根据与《月令》相同的底本改编而成,《淮南子·时则训》也据《月令》而来。蔡邕作“章句”之《月令》、《说文》所引之《明堂月令》即《礼记·月令》,郑玄所说的《今月令》是汉代通行的《月令》,非《礼记·月令》。我们同意他的看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桂奎]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时令节日及其叙事意义
下一条: ·[陶思炎]中国传统节日的困境与机遇
   相关链接
·薛梦潇:《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胡司德]早期中国的饮食“月令”:秋食麻与犬,冬食黍与彘
·[朱承]礼乐制度:从传统到现代,依然没有褪色·[王剑]《滇黔土司婚礼记》与西南少数民族土司时期婚俗考
·[章启群]《月令》思想再议·[章启群]《月令》思想纵议
·[朱承]《礼记·月令》的自然、生活与政治·[刘海鸥]《月令》的生态保护思想与中国传统生态法律
·[王铭铭]从礼仪看中国式社会理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