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许云和]汉鼓吹铙歌第十八曲《石留》解
  作者:许云和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12837
 

  与之相比照,“肯无敢与于扬”已属此种反意疑问句无疑。因此,“肯”字就不该与“北逝”相连成句,而应与后面的“无敢与于扬”数字相连成句。由于诸解家不知道这是一个反意疑问句,继而又对句中“与于扬”三字的解释陷入了盲人摸象的境地。夏敬观说:“无,当是舞字形讹,于扬,当是干扬形讹。……言以文德来人也。辞意谓单于不足与于干扬之舞也。” 徐仁甫说:“无敢与于阳。‘无’犹‘不’;与,归也。《吕氏春秋·执一》‘少选曰与子。’注,与犹归也。北指阴,则阳指南。北逝肯无敢与于阳,言誓肯留北而不敢归于南也。即坚守北方,不肯移南之意。”此皆望文生义,强为之解。按,“与”音预,犹言“参预”或“加入”,如:《周礼·司弓矢》:“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得与于祭。”《礼记·曾子问》:“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左传·庄公十六年》:“郑伯治与于雍纠之乱者。”各家皆注曰:与,音预。意为“参预”或“加入”。“于扬”之句子结构同于《诗·桃夭》“之子于归”之“于归”,郑玄笺云:“于,往也。”徐仁甫解“扬”为“阳”,乃是以前面有“北逝”之“北”字,故以此“扬”字与“将风阳北逝”之“阳”字互易,以“扬”为“阳”,把它作为方向词与“北”字对举,解其意为“南”。如果说是对举,那作者当初何不直接就将“扬”字写作“南”字,而偏偏却绕这么大一个弯子将其写作“扬”字?让读者费这么大的心思去解“扬”为“阳”,又解“阳”为“南”。倘若真是这样,铙歌的创作也太失水准了。而实际上,铙歌的作者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是并不会如此以艰深文浅易的,在第六曲《战城南》、第十曲《君马黄》中就有使用“南”字与“北”字以为对举的漂亮句子。《战城南》句云:“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君马黄》句云:“美人归以南,……佳人归以北,……。”并不以“扬”字或“阳”字与“北”字对举,而是直接用“南”字与“北”字对举。所以,以“扬”为“阳”,解其意为“南”在此是不成立的。按,《说文》解“扬”字曰:“扬,飞举也。”句中“扬”字应从此取“飞举”意。《诗》云“燕燕于飞”、“仓庚于飞”、“振鹭于飞”,“于扬”即此“于飞”之意。至此,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十分明白了,它是说,“我难道就不能同他一起远走高飞么?”

  心邪!怀兰志金,安薄北方?

  按,此数句诸家皆如此读,可从。唯夏敬观读作“心邪懐兰,志金安,薄北方开留离兰。”不可从。“心邪”可读为一句,其句式同于第十五曲《上邪》之首句“上邪!”邪,感叹词,这句的意思是:“我的心啊!”“懐兰志金”四字,唐汝谔、徐仁甫均引《周易》之言为其出处,《周易》言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若兰。”夏敬观说得更其玄乎,“邪字是声,兰当为阑,兰阑古通,下兰字亦然。受他兵日阑。……盖指遮虏障也。心怀兰,谓单于北归,当心怀其地也。金,当为今,以形声俱近讹。志今安,谓单于今后留念,天下可安也。”夏氏此说无乃求之过深,郑文已有专文《驳《〈汉铙歌十八曲〉都是军乐说》 予以批驳,足以说明夏氏此说之不能成立,可参看。唐汝谔、徐仁甫引《周易》之言解此四字,意稍近之。不过,这仍不是其确解。愚以为,“怀兰”一词,《楚辞》中已有成语,取意当从《楚辞》。刘向《九叹》曰:“怀兰蕙与蘅芷兮,行中壄而散之。”王逸注曰:“言己懐忠信之德,执芬香之志,远行中野,散而弃之,伤不见用也。”又王逸《九思》曰:“怀兰英兮把琼若,待天明兮立踯躅。”王逸注曰:“言怀兰把若,无所施之,欲待明君,未知其时,故屏营踯躅。”据此,“怀兰”之意就是“怀忠信之德,执芬香之志。”“志金”一词则为古汉语中常用的比喻语,乃“志若金石”之省,比喻人的志行、操守之坚定,古代典籍中所在皆是。常璩《华阳国志》卷十云:“李弘字仲元,成都人。少读五经,不为章句。处陋巷,淬励金石之志。”晁逈《法藏碎金录》卷八云:“夫能坚固金石之志,详求宝玉之书,穷尽天人之理。有此三善,可无愧于心矣。”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九十六云:“请经若饥渴,持志如金石。”安薄北方四字,徐仁甫解释说:“安薄北方?安犹何也,岂也,薄谓轻弃,言我岂轻弃北方哉?”唐汝谔云:“薄与厚对,疑有厌薄之意。”按,释“安犹何也,岂也”则可,释薄为“轻弃”、“厌薄”则谬。薄同泊,犹言止泊,《楚辞》有是语。屈原《九章·哀郢》句云:“忽翱翔之焉薄?”王逸注曰:“薄,止也。言巳遂复乗大波而游,忽然无所止薄。”宋玉《九辩》句云:“超逍遥兮今焉薄?”王逸注:“欲止无贤,皆谗贼也。”《九辩》又有句曰:“忽翱翔之焉薄?”王逸注:“浮游四海,无所集也。”可见,这四字的意思就是,“我怎么能(像他一样)止泊于北方呢?”其意正与唐汝谔、徐仁甫所说的相反。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立志]汉代《诗》学与民俗文化
下一条: ·[张勃]历史民俗学的奠基之作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