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 模因理论在隐喻类别中的体现
对于隐喻,人们有许多分类标准和方法。但是,无论哪种类别,我们都能够发现模因及其复制和传播。限于篇幅,我们只探究Lakoff和Johnson的分类。
根据源域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隐喻分为三类: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和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6]。而隐喻的各种类型都体现着模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 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指的是把描述某种概念特征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或者说,是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
例如,在“Argument is war”这个句子中,人们根据“战争”来理解、谈论和筹划“辩论”。我们知道,“战争”与“辩论”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而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显然是模仿和复制,完全符合模因理论。
在语言的习得和使用过程中,人们渐渐学会用已知事物认识另一种事物,从而丰富、扩展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人类与自然的互动中,人类自身的生活经验,帮助人们形成新的认知模式和情感取向。
毫无疑问,本体包含的喻体越多,就越能充分揭示本体。隐喻不仅复制概念特征,还可以由此生发开去。例如,由Time is money这一结构隐喻出发,形成了waste time, save time, cost time等说法。这样,“时间就是金钱”这种思想或信息模式不断复制和重复传播,因而具有很强的模因性质。
2. 方位隐喻(或空间隐喻)
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概念来组建隐喻,它以空间域为源域,将空间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非空间概念。或者说,它用物质语义域中方位语义域的词汇来表达心理认知或情感语义域中抽象概念的隐喻现象。
人们常常将上、下、前、后、深、浅等这些具体概念投射到情绪、数量、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例如:She is up/low these days.这样的语言表述是有现实基础的:屈曲、蜷缩的姿势与悲哀、沮丧联系在一起;而直立、高昂的姿势与愉快、幸福紧密相关。又如:The price is going up.这个方位隐喻的物质基础是,将更多的东西加在一起,其高度会增加。
可见,方位隐喻是以人类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它是某种模因进行自我复制的结果。
3. 实体隐喻
实体隐喻指的是将抽象语义域的概念投射于实体语义域的物体。它抓住实体的特征来理解抽象的概念。例如:
I'll give you some time to prepare.
It will take a lot of patience to do it.
time是抽象的,但是我们可以give;patience也不是具体的,但是我们可以take。这些说法,显然是抓住实体特征来理解抽象概念。
“实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心理的。”[15]例如,在The fear of snakes was driving me crazy中,“drive”是具体可感的,可以归为实体语义域;同时,它又具有抽象的属性。由此引发出具体语义域向抽象语义域的联想,进而产生隐喻。
实体隐喻最典型的和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容器。人们将这种源于日常经验的认知概念投射于人体以外的其他物体(甚至包括一些抽象的事件或状态)。例如:
He got Mary into trouble.
The volcano is in eruption.
这里,我们把关于容器的认知概念投射于trouble和eruption这样的抽象概念。
综上所述,隐喻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隐喻是通过将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来表达和理解目标域的。一般来说,源域通常比较具体,目标域则比较抽象。所以通常的顺序是,人们把某个模因从源域扩散开去,进而投射到目标域。为了表达空缺的信息单位,人们不得不借用已存在的词语。当人类从具体概念中逐渐获得了抽象思维能力的时候,往往借助于表示具体事物的词语表达抽象的概念。
我们固然可以说,抽象认知能力创造了人类的隐喻语言,但更具体地说,模因及其模仿和复制造就了隐喻。就隐喻产生的本源来讲,最初,隐喻是一种言语现象而不是语言现象。后来,言语交际活动中所产生的隐喻在语言系统中积淀为具有隐喻性的语言单位。比如“eye of a needle”,“mouth of a volcano”,“bottle-neck”,“arm of a chair”等等。在这些说法里面,显然存在着模因的模仿和复制。通过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抽象的关系具体化了,概念性的东西形象化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语文新课程资源网 【本文责编:思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