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郑宇]哈尼族宗教组织与双重性社会结构
  作者:郑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5-01 | 点击数:14841
 


  【摘要】哈尼族延续至今的两种神职人员摩匹与咪谷,立足于当地血缘和地缘关系,以各自的宗教功能,形成了相互补充的“摩匹-咪谷”宗教组织。哈尼族以村寨为基点,血缘、地缘关系逐层裂化地交替作用,最终构筑起该民族独特的双重性社会结构。对箐口村的田野调查表明,“摩匹-咪谷”组织从血缘和地缘不同方向出发,高度同构地与这种双重性社会结构进行着有效互动。
  关键词:摩匹 咪谷 宗教组织 社会结构
  作者郑宇,云南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地址:昆明市,邮编650091。

   
  宗教本身就是社会的构成部分。然而,在神圣的表象下,宗教倾向于同世俗社会相互隔离。人类学对宗教的研究表明,宗教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乎所有领域之间,都既存在着观念的也存在着实际的联系。其间关联最为密切的,莫过于正式或非正式的宗教组织。哈尼族延续了千年的“摩匹-咪谷”宗教组织,由于具有持续时间长、组织结构清晰、社会渗透面广、至今保留完整等特点,是拓展这方面研究的极佳对象。
  本文资料来源于笔者参与的,由马翀炜主持的云南大学“云南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及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基地(箐口村)”课题。课题组在近三年中,共做了约4个月的田野调查。箐口村位于哈尼族主要聚居区的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新街镇南部,隶属于土锅寨村委会,现有178户,865人,其中98%以上为哈尼族阿楼支系。选择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箐口村作为调查点,首先就在于,该村的“摩匹-咪谷”宗教组织从上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一直比较活跃,极具代表性;其次,该村从2000年成为民俗旅游村之后,其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使得观察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嬗变成为可能。
  在哈尼族既有研究中,对摩匹和咪谷的性质和功能已有较多的认识。这些研究在看到摩匹从事丧礼、驱邪、去祸等,即负责“阴性”方面的事务,而咪谷则专门主持村寨中的祈福、祭祀等“阳性”方面的宗教事务的时候,更多的是分别强调这两种神职人员对于哈尼族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以及对当地社会的整合意义,但对摩匹与咪谷在诸多层面上的互补关系,特别是他们同社会结构间的呼应,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摩匹-咪谷”对称地构成了哈尼族宗教组织。更为重要的是,该组织同哈尼族传统社会的形成和演变存在着紧密关联。本文以箐口村田野调查为基础,聚焦于摩匹和咪谷与当地血缘、地缘社会结构问的互动关系,并进行了一定的视野扩展,以期深入理解哈尼族的基本文化逻辑和社会结构,乃至人类宗教和社会在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特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李茂林 许建初]云南藏族家庭的煨桑习俗
下一条: ·[钟敬文]巫与医[1]
   相关链接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
·[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
·[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
·[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
·[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
·[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
·[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