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民俗图说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民俗图说

岭南记忆:高州木偶戏
——走进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陈志 戴学东 严亮 /采访统筹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30 | 点击数:17386
 
 

木偶制作

高州冼夫人庙前,灯光下,两位艺人舞动木偶,韵味十足。

高州冼夫人庙前,中班的木偶剧团的艺人们搭起简易的台子,作为演出之用

 
    上海木偶剧团一场戏卖到9万多元票房
  舞台上,火柴在欢快地舞蹈,小女孩沿着用火柴搭成的梯子走向天堂;舞台下,有的孩子在抹眼泪,一个小姑娘悄悄爬上舞台,把一粒捏久了、有些湿漉漉的糖果,动情地塞进木偶“小女孩”的手里。这是上海木偶剧团首次试演木偶剧《卖火柴的小女孩》时的情形。
  14年前,上海木偶剧团因剧场所在地改建,暂时没有了剧场。剧团的困境曾经让一些年轻的木偶从业人员选择放弃。剧团主动进行体制机制改革,街道、里弄、幼儿园的操场教室处处皆是剧场,他们把道具架在黄鱼车上,快乐地走街串巷。在最艰苦的日子里,他们创作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春的畅想》等一部又一部精品木偶戏。其中,《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成都一场戏竟卖到9万多元的票房。
  面对全国广阔的市场,上海木偶剧团大胆进行剧团机制改革,2005年1月1日推出“制作体制”,将剧团分为3个制作体,给每个制作体下达一年35万元的演出指标,超出部分由制作人、演职员和剧团按一定比例分配。此举大大激发了演职员们的演出激情。
  上海木偶剧团每年的演出收入,2004年只有63万元,实行“制作体制”后的2005年,猛增到193万元,2007年更是达到了224万元。
 
  【传统】
  高州木偶始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在福建布袋木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州木偶戏俗称“鬼仔戏”,是一种融会了雕刻、表演、戏剧、音乐、服饰等诸元素的民间戏剧艺术。
 
  【道具】
  高州木偶戏以杖头木偶为主,一般选用质地细软的杖头松木精雕细刻而成,附加布袋木偶。木偶造型十分精巧,用坚韧的木料加工成型后,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进行彩绘、装潢,使之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表演时,艺人可以令木偶做出开合扇子、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等动作,一举一动,准确自然。
 
  【艺人】
  高州木偶戏的艺人有着多重角色———木偶的操作、唱腔对白、锣鼓敲打等全套表演艺术,均由一个艺人完成。他们集唱、做、念、打和奏乐于一身。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2009-04-30 17:0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瑶家生活里的艺术:访麻江瑶族枫脂染
下一条: ·一种古老的“影子”——环县皮影和皮影戏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詹涛]从“走四方”到“守家园”:市场订单制下的代工生成的新华银器锻制技艺·[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
·[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徐义伟]广东肇庆地区包公崇祀习俗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