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刘晓峰]端午在日本
  作者:刘晓峰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6 | 点击数:12308
 


      每年五月五日是日本的男儿节。从这一天到来之前半个月左右开始,在日本各地都会看到许多家庭挂出的一面面鲤鱼旗。日本的民俗学家们解释说,挂鲤鱼旗,是为了祈愿自己家的孩子顺利成长。之所以采用挂鲤鱼旗这种方式,一是取意于中国古代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认为鲤鱼是出世鱼;一是取意鲤鱼生命力强,多籽、繁殖能力强,挂鲤鱼旗有祈求多子多孙的涵义。鲤鱼旗有大有小。大的被高高的旗杆挑起,顺风飘动,像中国的风筝一样在天空甩着长长的尾巴;小的只有一胳膊长,插在门口。大大小小的鲤鱼旗飘飘扬扬,像是在宣告家业的后继之人正在茁壮成长。

      说来日本的男儿节本是由中国端午节发展过来的。但从中国古代的端午开始影响日本到形成今天的男儿节,这其中有着相当长的演进过程。


      通常日本学者谈到五月端午传到日本,都从七世纪的奈良时代说起。然而,如果直接追根溯源的话,与五月端午相关的观念传到日本,很有可能可以追溯到三世纪。这要从一面古镜说起。

      我们知道,在大规模引进中国文化之前,日本没有文字记载历史,这使得许多历史事实茫不可考。但是这一缺憾随着考古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弥补。大量的出土文物,向我们揭示了那一时代日本的生活情况。日本的出土文物中,很重要的一个大项是铜镜。为什么日本会有大量的铜镜出土呢?这是因为铜镜和日本文化关系极深。铜镜是古代日本天皇一族传世的剑、镜、玺这三种神器之一。日本为数众多的神社正殿,在其他宗教供奉神像的位置上,通常安放的就是一枚铜镜。说来日本文化的核心信仰是日神崇拜。古镜一般多取像于太阳,形状为圆形。镜子可以反射日光,古代人通常认为它有神秘的力量,而崇拜日神者更是如此。在日本,传世的铜镜数量非常之多,据载仅奈良法隆寺到1897年为止收藏的铜镜就有2500枚之多。铜镜还是古代中日文化物质交流的品种之一。根据《三国志·魏志》的记载,景初二年,曹魏赐赠倭女王卑弥呼遣使的物品中,就有“铜镜百枚”。

      在日本留存的铜镜之中,有一种“ 三角缘神兽镜”特别引人注目。学界对这种铜镜的产地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大多数“三角缘神兽镜”是曹魏所制,有人认为是孙吴所制,还有人认为是日本仿制的。铜镜的背后的铭文和范式的多岐为各种解释都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这里我想谈一下于日本京都府福知山市的广丰古坟出土的一面“三角缘神兽镜”。这枚铜镜的后面用隶书体逆时针方向刻有如下铭文:

      景初四年五月丙午之日,陈是做镜,吏人铭之,位至三公,母人铭之,保子宜孙,寿如金石兮。

      这枚古镜,被认为是日本人或渡海到日本的中国工匠在日本所制。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中国历史上曹魏明帝景初的年号只用了三年(237-239),并没有景初四年。这种常识性错误不可能产生于中国。二是和“吏人铭之”相对举的“母人铭之”的“母人”,用后来写汉诗的日本人的话说,这种用法带有“和臭”,是日本人对中国话想当然的错用,而且迄今为止,尚无人在中国古典中找到“母人”的提法。

      费这么多笔墨来确认这面古镜的国籍,是因为铭文中有“五月丙午之日”这六个字,而这六个字与端午相关的观念何时传入日本有很深的关系。

      我们知道,古代的岁时节日的设定大多与阴阳消息的变换有关。首先,五月正如《礼记·乐令》“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所记载,是天地间“死生分”的重大变化之月。依照汉人的观念,五月于律为“蕤宾”,《玉烛宝典》引班固《白虎通》对此解释说∶“蕤者下也。宾者敬也。言阳气上极,阴气始起,故宾敬之也。”说的也是阴阳消息的变换。这阴阳变化的另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午日。徐慎《说文解字》释“午”云:“牾也。五月阴气午逆阳冒地而出。”端午本是取五月的第一个午日,这是因为这一天被认为是阳气至极,此后阴气生出,并会日强一日。古人于五月午日炼剑、炼镜、采药,都是为了取其至极之阳气,以禳解阴毒之气。《论衡·率性篇》云:“阳遂取火于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磨砺生光,仰以向日,则火来至,此真取火之道也。”丙与午于方向并属南,于五行并属火,在五月丙午日日中这一阳之极至的时辰制镜,为的是在最好的时间取“火”。可见制镜者特地标明“五月丙午之日”不是没有缘故的,是对端午这一时令有意识的选择。至于把端午定于五月五日,应该是同把上巳节定于三月三日一样,是后来的事情。

      也许“五月丙午之日”这一时间上的选择,只是由于一个渡海东去的中国工匠的个人的行为,也许这只是对大陆历史悠久的铸镜传统的一次简单模仿,但制作于日本的这枚“三角缘神兽镜”却提醒着我们,在七世纪日本历史资料中正式出现端午的相关记载之前,有关五月阴阳消息的变换、有关五月午日的观念意识很可能早已经传入了日本。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刘晓峰空间 2009-04-25 08:15:3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叶春生]端午节庆的国际语境
下一条: ·[陈连山]端午辟邪的涵义
   相关链接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孙敏]母题共享与话语耦合:日本英雄祖先故事的信仰图景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陆薇薇]日本灾疫叙事中的妖怪传说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开幕·2023嘉兴端午民俗研讨会举行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
·[岛村恭则]柳田之外:日本民俗学的多样化形态与一贯性视角·[郑青]中日端午民俗中菖蒲文化流变考察略
·[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研究的新动向·[刘雪瑽]《山海经》传入日本年代再考辨
·[王晓葵]“休闲”中的文化记忆——以日本的“花见”为例·[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中日民俗学学术交流论坛(2022):现代社会的民俗与现代民俗学·[刘广宇]中国节日影像志:回到节日本身的理论自觉
·[叶涛]在“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端午与美好生活”2022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