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杨柳青年画“代唱三国叹十声”
|
清杨柳青年画“十不闲”
|
桃花坞年画“小广寒弹唱图”
|
苏州桃花坞陈同盛画店所绘年画《小广寒弹唱图》,系光绪宣统年间刻印,反映上海“小广寒”书馆演唱弹词的场面。画中一方桌后面有五位女演员,三人弹琵琶,一人拉二胡,一人持拍板并敲击书鼓。桌前有两位女演员,一人手持琵琶,等待上场,一人作演唱状。台口两柱上挂有长牌,书写对联一幅,右侧:“时请姑苏回申清客吴倍卿、朱文兰会唱”,左侧:“今日清客串准唱一捧雪、二度梅、三疑计、四美图”。画中人物眉目清秀、表情生动,其中一位演员背向观众演唱,颇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书场演唱的情况。长牌对联写明演唱的有京剧剧目唱段。据邹韬《游沪笔记》:“名曰书寓,实不能讲说诸书,且于昆曲无谙晓,惟京腔数阕,俞调一篇而已”,也反映了弹词艺人迎合时尚,演唱皮簧的真实情景。
|
|
|
明冯梦龙的《山歌》
|
明刻本“教唱莲花”图
|
明刻本《春社图》
|
莲花落是明清以来北方流行的说唱曲种。它源于唐五代时的“散花”乐,宋元明时期多为乞丐演唱,明徐霖(1462—1538)所作《绣襦记》(一说薛近衮作,见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传奇,卷首有插图“教唱莲花”一幅。画中有乞丐十人表演“莲花落”,用横笛、锣和拍掌击节伴奏。剧情描写唐代妓女李亚仙与书生郑元和的爱情故事。此图描绘郑元和因金钱荡尽,流落街头,伦为乞丐,正与众人学唱莲花落的情景。清乾隆以后出现演唱莲花落的职业艺人,多由二三人演唱,有《四喜》、《八掌》、《云里翻》、《海底捞月》等曲调,称为“小口莲花落”,以区别于乞丐所唱的“大口莲花落”。据李声振《百戏竹枝词》(清康熙年间所作)载,当时北京有唱莲花落者,是用四块竹板敲击伴奏,这种乐器名为“四块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7-08-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