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原源] “中人”在分家中的角色功能审视
——以辽南海城市大莫村为例
  作者:原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7 | 点击数:14171
 
(三)“老母猪掀门帘——用嘴拱”:能说会道,以理服人。“中人”的伶牙俐齿不仅体现在压制“搅蛋鬼”,驳回无理要求上,更体现在以符合民间情理的语言为分家当事人摆明哪种行为、态度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哪种将有损于舆论对他的道德评价,从而有效地防止或调解利益的纷争,保证自己的分家决策顺利施行。
 
三、“中人”的特点及其功能
 
分家同时伴随着原有家庭的分裂和新家庭的诞生,而实现这一社会细胞的新陈代谢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否定原有的家庭理想和家庭伦理。因为,在原态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庭的理想是孝悌为基础的长幼有序、一团和气,尽管事实上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但每个人都被这样的理想、伦理道德和外界舆论所束缚,提出分家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就像有些村民说的:
 
说谁家分家了,不合了,那在街面上就像见不得人了似的。{1}
是这么个事,一说谁谁家分家了,街面上都问,谁提出来的?谁都不爱担这个罪名。{2}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调和的矛盾的逼迫下,不得不分家时,在一定程度上就否定了原有的大家庭理想和家庭伦理的可行性。这种否定如果赤裸裸地呈现在俗民面前,将会造成一定的社会恐慌,因为公共秩序的建立依赖的就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对他所身处的具体关系的尊重,而对这些关系的质疑则会危及整个制度。所以,这种否定必须被掩盖。而“中人”在分家仪式中通过其代理家长的角色、情理相融的语言和神圣氛围的营造就极大地淡化了这种否定,把分家可能造成的对千百年来深植于民众观念中的家庭伦理的破坏降到最小。
(一)“中人”在分家仪式中的角色定位:代理家长
“中人”本质上起到了临时家长的作用,由他出面处理分家这一家庭事件,就避免了真正的当家人在分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被反对或自己被迫降低身份,甚至卷入纠纷的尴尬境地。民间社会家庭伦理规范之一就是长幼有序,当家人或为父亲或为兄长,必须有至少表面上的相对权威,如果出现了子顶撞父、弟顶撞兄,不仅会为外界舆论攻击,就是他们自己内心也会深感不安。但是,在分家这种关涉每个人根本利益的场合,这种戒律很容易因冲动而被打破。因此,为了避免对民间社会一直维系的家庭伦理的破坏,他们请来了“中人”作为媒介,行使当家人的职责。所以,“中人”的形象是“大瓣蒜”,“大屁股一坐,眼珠子一瞪”,全家上下都要对其十分尊重,他们从被请来分家的那天起就被好饭好菜地招待着,有钱的人家还要杀猪宰羊地供应。之所以这样款待“中人”,不仅仅是因为他为怎样均分家产而劳神费力,更重要的是他成了实际家长的“替罪羊”,由他替代当家人“装黑脸”,接受其他成员的质疑、反对和责问。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替当家人在这一家庭结构有些混乱的时刻维持住表面上的权威,也就是替这个家庭维护了一个至少在外人看来是长幼有序的局面。
(二)“中人”在分家仪式中的语言特色:情理相融
选择“中人”的标准之一是“能说会道”,这里的“能说会道”有两重含义:一是反应灵敏,伶牙俐齿。这有助于解决分家过程中出现的纠纷,使分家方案不会被那些口舌厉害、善找歪理的成员轻易驳倒。二是能在这一家庭动荡中用巧妙的、合情入理的语言提醒已处于道德边缘的分家当事人伦理道德和家庭秩序的存在,从而给这些因利益纷争而有些发热的头脑浇上一盆凉水,以此来维系有绷断危险的亲情纽带。以刘名好给沈家分家为例,在三兄弟抓阄前,他先巧妙地以装糊涂的方式提醒了处于纷争中的亲兄弟:你们是一奶同胞,为了一些身外之物伤了感情是不值得的。然后将矛头对准了三个媳妇,提醒她们这时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到她们个人的道德评价,还直接关涉她们娘家人的名誉。有了这些铺垫,老大做出了让步。让步意味着失去先抓阄的机会,“中人”必须予以补偿,使老大得到心理平衡,甚至得意自己的举动。“中人”这时用来弥补他的是沉甸甸的荣誉——既提醒了老大他应该有的姿态是什么,又让他在一片赞扬声中体会到了做出老大应有的谦让是多么值得。老三由于承兄所让,获得了先抓阄的机会,“中人”趁机要他明白:哥哥做出了让步是因为你们是亲兄弟,你也不能忘了这一点,要懂得知恩图报。民间社会的相互依赖,就是建立在处理人伦关系时的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被反复监控的“报”的行为基础之上的。所以,“中人”在这里不仅提醒了他们亲情重于利益,血浓于水,从而缓和了一直以来的矛盾,还有助于分家后各股的感情维系,有助于他们在分家后建构相互援助的平行模式,极大减少了抓阄后因觉自己吃亏而再闹纷争的可能。
写过分家单后,分家当事人和“中人”们要在一起吃一顿和解饭,这也是大家庭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所以,这顿饭的和解功能凸显,成功的“中人”会在言语上很好地完成这个功能。还是以刘名好为例,他在沈家的和解饭上说的不长的话中至少达到了三个目的:一是解决了他与分家当事人的矛盾。通过表面谦虚,实则传达着分得已经很公平的信息,巧妙地透露出自己为这一成果付出的辛劳。而“我”为了你们顺利分家做出的决策、发的脾气都是为了你们的利益,所以,你们应该感激“我”,而不是恨“我”。二是解决了分家不平均的矛盾。首先说明绝对平均、合理是不可能的,其次指出以后日子过得好坏不在于分家时的多得少得,说明靠自己的勤劳苦干过得富裕才是真正有出息的。这样就淡化了各股因分多分少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三是制造分别的气氛,以此淡化分家前或分家过程中的一些矛盾,暗示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要相互帮助和扶持。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张敦福/魏泉]解析都市传说的理论视角
下一条: ·[王志清]从传统到当下:民俗学视角下的丁村家戏的传承与变迁
   相关链接
·[周永健]川南民间佛教觉皇宝坛丧葬道场田野调查·[周逸敏 羌玲]江南祠堂的现代功能与作用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王森燕]浅析凉州贤孝的社会文化功能
·[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申志明]传统社会地方“八景”的建构、特征及其功能
·[罗帆]论《西游记》斗法故事的结构形态特点·[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
·[李梦]功能弥合:宝卷的叙事与仪式·[李美茹]庙会旅游中民间文艺团体的功能研究
·[何城禁]南方多民族格萨尔同题故事的角色设置及其结构功能·[陈姵瑄]五路财神宝卷的故事主题及撰造动因
·[柴春椿]再现、象征与表现:从功能论解读汉宋间舜帝传说的图像叙事·[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
·[余静林 胡燕]论中国农谚的背景、类型与功能·[沈福裕]仪式与功能:栗园围香火龙的文化解读
·[邵凤丽]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那仁毕力格 萨其拉]古代人禁忌习俗多样功能探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