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刘宗迪]七夕故事考
  作者:刘宗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6 | 点击数:21261
 

 

[摘要]本文探讨了牛郎织女故事的天文学渊源,揭示了这一故事与七夕之间关系的来历,并证明七夕原本完全是一个农时节日,无关乎爱情与婚姻,更非什么中国的情人节。
[关键词] 七夕;牛郎织女;农时节日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6)06-0017-07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乃至东亚各国,家喻户晓,广为流传,被民俗学者誉为中国四大传说之一。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古时候有一个善良的小伙子叫牛郎,从小没有父母,家里很穷,天上的七仙女可怜他,就下凡到人间跟他成了夫妻,夫妻俩男耕女织,恩恩爱爱,小日子过得很美满。王母娘娘闻知七仙女私自下凡,勃然大怒,派天兵天将把正在织布的七仙女掳回天上。牛郎闻知,用担子挑起自己和七仙女的两个孩儿,披上老牛的牛皮,腾云驾雾,在织女后面追。眼看就要追上,狠心的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簪子,在牛郎眼前划了一道,一条烟波浩淼的大河横在牛郎面前。从此之后,牛郎和织女,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可望而不可及,只有在每年的七夕这一晚,才能相会一次。王母娘娘画出的大河变成了天上的银河,而牛郎和织女则变成了银河两边的两颗星星。牛郎在河东,他的两边对称地有两颗较暗的星,则是他挑着的一对儿女。织女在河西,也是一大两小三颗星,三星组成三角形,正像纺车的形状。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如此动人,这个故事的流传又是如此久远,而且,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这个故事把人间的悲欢离合和天上的星象联系起来,透露出一种其他民间故事所没有的神秘气息和传奇色彩。因此,这个故事自古以来就引来学者的好奇,近世以来,更有中外学者为探究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作了不少文章,但这些文章对于这个故事的起源的解释,皆难惬人意。这些文章大致把这个故事的起源归因于古人的耕牛崇拜、蚕桑崇拜或者星辰崇拜,甚至有日本学者因为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在银河边上,因此说这个故事起源于古人的河神崇拜,可谓善于联想。且不说所谓耕牛崇拜、桑蚕崇拜、星辰崇拜等等本身可能就是现代人对于古人的无中生有的想象,这些解释尤其不能让人满意的一点是,他们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偏偏是七月七?古人为什么要把牛女故事跟七夕联系起来?就算古人果真崇拜耕牛、桑蚕以及星辰,就算牛郎织女故事果真源于诸如此类的崇拜,可是古人为什么只有到了七月七这天才崇拜呢?实际上,这些学者没有为我们提供任何能够证明古代七夕民俗中有耕牛、桑蚕崇拜的材料。七夕民俗中诸如乞巧、浮瓜等等事项,与耕牛、桑蚕毫不相干。而且,这种解释更没有说明,古人为什么把人间儿女的爱情故事和天上的星辰联系起来,也没有说明,为什么在满天繁星中,古人偏偏选中这两颗星而不是别的星星。
且近来因为受西方情人节的影响,有一班忧国忧民的民俗学者和一些心思活络的商人,也开始打起中国情人节的主意,因为背后有牛郎织女悱恻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依托,因此,七夕就被那些人一眼看中,文人的鼓噪加上商人的炒作,近年来七夕这个本来久已被国人冷落的节日好像突然热闹起来了,而七夕作为中国情人节的这个说法好像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君不见乎,前不久那个以民族风情和小资情调闻名于世的高原小城丽江,还打出招牌说要跟雅典城联合,让欧罗巴的爱神维纳斯和东方的仙子织女结成姐妹,共同把丽江城打造成东方的情人天堂,把中国的七夕打造成中国的情人节。一年当中,多过几个情人节,自然不是坏事,这个世界上,多点柔情蜜意,多几个神仙眷属,总强过到处是硝烟弥漫的敌意。因此,把七夕当成情人节来过,没有人会愚蠢地表示反对。但是,把七夕当成情人节来过是一回事,本来的七夕究竟是不是情人节则是另一回事,游戏红尘的痴男怨女不妨将错就错,及时行乐,学术却是以求真为唯一的志业,在当下的情势之下,七夕的来历,真还是一个迫切需要追问的学术问题。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蔡大成]蓍草神话传说的生态解构
下一条: ·[刘亚虎]南方民族洪水神话的结构及意蕴
   相关链接
·[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
·[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初笑宇]互联网语境下牛郎织女的异文及流变
·[程安霞]景观化:旅游场域中传统节庆空间生产的现代转向·[陈长虹]七夕节、巧女神与九子母
·[曹耀]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媒人形象分析·叶涛谈沂源牛郎织女传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叶涛教授讲授“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牛郎织女传说研究”·[毕雪飞]丝绸之路的开拓、往来与牵牛织女传说在日本的传承
·[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文创融合,国民游戏推动苏绣文化再“出圈”
·全国第四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召开·[毕雪飞]七夕的礼、俗与礼俗互动
·[叶涛]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流布·[刘水]国家级非遗项目“牛郎织女传说”保护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汪保忠]河南伏牛山牛郎织女传说圈研究·[叶涛]民间文献与民间传说的在地化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