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李冗《独异志》说:“昔宇宙初开,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人娶妇执扇,象其事也。”在汉族的伏羲女娲神话文本和民间传说里,没有类似竹子的蓍草(亦有叶节)做媒的记载,却有大龟做媒、用磨盘和烟柱占卜的情节;蓍草则隐含在烟柱占卜的故事结构中。据甲骨文载,商周凡事占卜,分龟刻和蓍草燃烟。蓍草燃烟的神话功能已见上文阐述。甚至有人还论证婚姻的“姻”即来自烟占为媒。在人类学家看来,原始婚姻本身就是种原始交换,蓍草、乌龟不过在充当原始交换的媒介。
和伏羲画卦有关的还有河南省上蔡的白龟庙及蓍台。明代杨埙《蓍草台记》云:“上蔡,古建侯之国也,由东门不二里许,有水一脉,萦纡委折,东流三十里,注于洪河。旧有元龟,素甲缟身,浮游其中故名曰蔡沟。台之四周方广二十顷,蓍草丛生其间,首若龙矫,尾若凤翔,盈于台畔。伏羲氏作,取而筮之,以画八卦之变,故名曰蓍台。又于其西北为八卦台,后人建白龟庙于其上,以祀元龟之神。其创始岁月漫不可考,意者唐、虞、三代之旧欤。”《图经本草》谓:“今蔡州上蔡县白龟祠旁,其生如蒿作丛,高五六尺,一本一二十茎,至多者三五十茎,生便条直,所以异于众蒿也。秋后有花,出于枝端,红紫色,形如菊。”《说文》:“蔡,草丰也。”“丰,草蔡也,象草生之散乱也。”《续河南通志·舆地志》:“宓羲氏因蓍草生蔡地,画卦于此,遂名其地为蔡。”而与蓍草这个神物相配做揲卦之物的元龟同产蔡地,并在伏羲女娲神话中扮演了神媒的角色。《论语·公冶长》:“臧文仲居蔡。”注引包咸说:“蔡,国君之守龟,出蔡地,因以为名焉,长尺有二寸。”唐朝诗人韩愈《秋雨联句》诗曰:“筮命或冯蓍,卜晴将问蔡。”甲骨文的蔡字像人一只腿被束,其实应是草根状。蔡氏原本就是掌握蓍草和大龟这两种配套占具的巫师、祭司家族。
五、蓍草在原始生活中的功能
《史记·龟策列传》:“余至江南,观其行事,问其长老,云龟千岁乃游莲叶之上,蓍百茎共一根。又其所生,兽无虎狼,草无毒螫。”“草无毒螫”是说其周围不长毒草和不隐藏毒虫,却也披露出蓍草的原始医疗卫生的功用。虫中毒螫者,为蝮蛇蜂虿。明末的《谭子雕虫》记载:“蚊性恶烟,旧云,以艾熏之则溃。”据《周礼》记载,用蓍艾熏烟(燎)可以驱除蚊蝇蜂虿,净化环境卫生,至今端午节仍在沿用。古人在粮仓里置放蓍茎,可以防止粮食生虫。孟子曰:“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蓍艾一类的香蒿的药用价值。连蓍草烧灰也能治病。在古代,蓍蒿的根叶还是泡酒的香料,如《荀子·大略》谓:“兰茞槀本、渐千蜜醴……渐千香酒”;《楚辞·大招》谓:“吴酸蒿蒌,不沾薄只。”
药理分析表明,蓍草含有樟脑、兰香、桉油等挥发油,全草均可入药。从蓍草抗菌消炎的有效部分中分得三个抗菌消炎的有效成分,鉴定为α-呋喃酸、丁二酸、反丁烯二酸,此外还含有蓍素等生物碱、内酯香豆精、黄酮、酚性物、甾醇等。蓍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和乙链球菌均有抑制作用。蓍草总酸还有解热和镇静止痛作用,这些作用对于急性炎症的治疗是有利的。民间用做健胃强壮剂,主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疼痛,月经不调等,可使外伤创口迅速止血,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可见蓍草是远古战争中巫医必备的治疗肠胃疾病和创伤的灵药。《山海经·中山经》:“大騩之山,其阴多铁,多美垩。有草焉,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狼,服者不夭,可以为腹病。”曲阜孔林流传蓍草传说,是说蓍草变成个姑娘为百姓看病,百治百验。欧洲蓍草就得名于希腊传说中的英雄阿基里斯,传说他在特洛伊战争时用蓍草来帮士兵们止血,也使自己幸免于难。在那里,人们相信占卜前喝蓍草茶可以提高感知力;把蓍草叶子放在眼睑上,可以得知别人的想法;夏至时分吊挂蓍草则整年都不会生病,和中国古代风俗相近。德国专家还发现,有种雄棕鸟在筑新巢时会添置蓍草,由此出生的小棕鸟,都比巢中没有蓍草的同类免疫力强,血液中的白血球浓度也更高。
《列仙传》云:“老莱子,楚人。当时世乱,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莞葭为墙,蓬蒿为室,杖木为床,蓍艾为席,菹芰为食,垦山播种五谷。”按照现代卫生环境学的观点,老莱子居住的草庐能够防虫驱蚊和通风,大概就是当年宜居的经济适用房吧。
上古先民生活艰难,蓍草能够用来驱赶蚊蝇毒虫,治疗常见的创伤、肠胃疾病和毒蛇咬伤,早春可采食充饥,夏天割来做席或作为家畜饲草,白天用做燃料,夜晚充当灯烛,折断蓍茎可以计数,扶助民生功莫大焉!面对如此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天神地祇及祖先能没有需求吗?能不与其分享吗?蓍草是人神交易过程中的货币:在“绝地天通”之后,先民通过巫师(祭司、巫医)割取蓍草,将其与神祇交换来取得未来信息,该信息用蓍草梗投掷落地的数字形态来表达,这便是“易”的本原,也是蓍草神话传说生态解构的本原。
我们认为,在古代神话的深层结构中,神话体现出先民对水源、居住地、燃料、食物、盐、建材、药物资源、气候等生活环境周期变化的细微观察和经验总结,具有浓厚的生态保护和生存教育功能。透过神话传承,原始居民试图与周边自然环境(神祇)相互沟通和交换信息,化解人神冲突,调节相应的社会关系,以期达到和谐共存的理想生态境界。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5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