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歌手研究
现在要比过去更加关注歌手,歌手通常是具有高度天赋的表演者。一个目不识丁的艺人,为什么能背诵十几部,甚至几十部故事,几十万诗行、几百万字? 关于藏族历史上第一位说唱艺人的来历,艺人们都说,他们是与格萨尔有缘份的青蛙的转世。后来活跃在广大雪域之邦的众多的说唱艺人,据说都是那只青蛙的转世和化身。传说格萨尔曾祝愿他的故事能够“像杂色马的毛一样”。在《格萨尔》的流传过程中,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起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是史诗最直接的表演者、创作者,是真正的口头诗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一个民族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精神。《格萨尔》史诗由游吟歌手追随着游牧民口头传唱和传播,藏族史诗歌手技艺的习得和传承分为神授、闻知、掘藏、圆光、吟颂几种方式,而蒙古族歌手则靠师徒相传。史诗演唱散、韵相间,散文部分描写生动,韵文部分曲调丰富,藏族歌手无需乐器,与此不同,蒙古族歌手则大多使用马头琴、四胡等乐器伴奏。据不完全统计,藏族格萨尔史诗共有曲牌80余种,不同地区、不同流派的歌手,所擅长的曲调各有不同,史诗艺人绝大多数为文盲,却能凭大脑记忆,保存篇幅宏大的史诗,有的长达上百万行:如82岁高龄的藏族史诗艺人桑珠能够讲唱超过2000小时的史诗,72岁的蒙古族艺人金巴扎木苏可以演唱40章、8.6万行的史诗。他们根据不同人物、不同场景、不同氛围灵活自如地运用不同的曲牌、语调、表情、手势、乐器等手段滔滔不绝地唱出的史诗,演唱时绘声绘色,效果生动感人。
中国还有许多蒙古族说唱艺人,他们以传统的古朴说唱形式活跃在民间,他们是史诗的传播者。目前已知的《格斯尔》说唱艺人约有100多人。其中被国家命名为《格斯尔》说唱家的有桑巴拉敖日布、苏鲁丰嘎、罗布桑、乌泽尔、胡亚克图、罗日布、照·道尔基等人。曾受到过毛主席接见的帕杰被命名为《格斯尔》说唱家。今天,青海、甘肃等地区仍然活跃着一批蒙古《格斯尔》说唱艺人,他们随时都能以娴熟的演唱技巧来讲述格斯尔的英雄故事,但是与东部蒙古说唱艺人相比,青海和甘肃地区的艺人演唱史诗时已经不使用马头琴或四弦胡琴,而叙述为主,时而以清唱为辅了。蒙古族说唱艺人,他们几乎都没有“神授”或“梦授”史诗的经历。历代蒙古族史诗艺人主要是向前辈艺人学习而成功的。如著名的格斯尔艺人帕杰(1902-1962)的师傅是朝玉邦(Qoibang,1856-1928);金巴扎木苏的师傅是诺音扎布(1995-1951)和达瓦敖斯尔(Dawa-odzar)。蒙古《格斯尔》说唱艺人出于西域迁移过来的厄鲁特蒙古人、土著查干蒙古人(Chagan Monggol)和内蒙古东部的巴林、扎鲁特蒙古人之中。在漠北喀尔咯蒙古人、贝加尔湖的布里亚特蒙古人、遥远的卡尔梅克和图瓦地区的《格斯尔》说唱艺人相对少一些。从地域分布上来看,青海高原、喀尔咯蒙古、贝加尔湖地区与内蒙古东部巴林、扎鲁特草原都相隔数千里远,他们的历史文化有一定差异,但这样广阔的蒙古文化区域流传的《格斯尔》史诗,在相互要情节上没有多大区别,这说明蒙古族史诗说唱艺术来自于同一个传统。
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的产生、发展、传播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史诗以口头形式传承、和发展,经过不同时代众多史诗艺人之口得到锤炼和加工,最终传到了我们的时代。居素普·玛玛依是目前惟一健在的《玛纳斯》史诗的歌手。《居素普·玛玛依评传》揭示了歌手演唱史诗的神奇经历,他的家庭、他与不同地区的玛纳奇的师承关系、史诗演唱的特点、以及他在国内外的影响。《居素普·玛玛依评传》(柯尔克孜族学者阿地力·朱马吐尔地、托汗·依萨克合著,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五)流布研究
史诗《格萨尔》起源于古代的部落社会,它继承了古老的说唱故事、谜语或占卜的传统,具有浓厚的西藏本土信仰——本教色彩。史诗大约形成于11世纪。青藏高原传统的牧区,自古以来是艺人辈出的地方。西藏的那曲、阿里、昌都;青海的果洛、玉树、海南;甘肃的甘南;四川的甘孜、阿坝以及云南的迪庆,这些地区分散在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交界地带。这些地区正是史诗广泛流传的地域,同时也是操康方言和安多方言人们生活的地区;这里又是藏人赴拉萨朝佛、朝圣的必经之地,也是藏人与内地各民族交往的重要地区,人口具有流动性。除了藏族以外史诗流传于中国的蒙古族、土族、纳西族、裕固族、普米族地区,与他们的传统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史诗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流传在蒙古国、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卡尔梅克和图瓦。在史诗传唱的过程中,这些不同地域的人们,加强了彼此的文化交流。在这样广阔的地域和不同族群中间,说唱艺人们共同讲述着格萨尔的故事,英雄的形象和主题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