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乌丙安]比较民俗学的新课题
  作者:乌丙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31 | 点击数:14159
 

  3.中日民间信仰习俗的比较研究

  这是作者在比较民俗学方面最具特色的部分成果。在全书中,中日民间信仰的比较,贯穿成书的全过程。这样,作者便牢牢把握了比较民俗的核心,从显形民俗的衣、食、住、行、与婚丧仪礼、向隐形民俗的深层信仰观念开掘,寻求不同民族之间共同、相通的观念、意识和行为模式。

  作者在论及服饰之始,便探究了日本服装禁忌与中国民间信仰的关系;继而又把日本饮食禁忌与中国民间信仰相联系;然后再分析日本居住习俗与中国民间信仰的渊源;日本的交通习俗和宗教信仰的关系等。作者把中日两国的产育习俗、婚俗、丧葬习俗都和宗教信仰、阴阳五行密切结合论析,使人生礼仪的社会性质有了更深刻的信仰文化的铨释。特别关于日本岁时节日习俗的论述,都分别从神道、巫术、除祟、驱邪、逐疫及礼佛、超度鬼魂等方面探究了节日与信仰的深层关系;同时也展示了中日极其相似的种种节日祭祀仪式。例如新年、端午、七夕、中元节(日本盂兰盆祭),都充满了祭祀特点。甚至作者在比较中日游艺竞技活动时,也十分注意娱乐活动过程中娱神、敬神的重要因素。

  4.中日游艺竞技习俗的比较研究

  作者选取了博戏、棋艺,放风筝、斗鸡、斗草,踢球、打马球、荡秋千、角力,乐舞戏曲和杂技,几乎把中日共同的大部分娱乐竞技习俗做了分析、比较,很有新意。

  其中,中日独有的围棋和角力(中国的摔跤,日本的相扑)、掌法(柔道),乐舞和戏曲,是中日游艺竞技民俗交流的历史产物,它们在长期发展中,有的从始至终同源一流,象围棋技艺的发展那样,形成了中日共有的艺俗,至今不衰;有的则在历史长河的发展中,独具民族特色,形成了各自的民俗传承;象大相扑与摔跤,柔道与武术、歌舞伎与京剧等。作者在民间游艺的比较分析中,尤为重视微观比较,例如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和日本歌舞伎“隈取”的造型和色彩研究;中国三弦与日本“三味线”的比较,中国戏曲角色行当与日本歌舞伎角色的对应比较,都是很有价值的。

  本书通过上述四大方面分了若干引人注目的话题进行分析、评述和论证,为读者展开了两幅异曲同工的东方民俗画卷,代表了东方文明的古老民俗文化创造,可供民俗研究者进行更为广泛的探索。《千里同风录》一书为中日民俗比较研究开拓了一条新路。

  近几年来,民俗文化热潮在我国已经掀起,比较民俗学也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但是,以往的比较研究多停留在民间文艺的神话、传说、故事的比较上,过于偏狭,这没有真正触及到民俗文化的多侧面比较或全方位比较。《千里同风录》的作者,以他熟悉中日两国民俗及对日本风俗进行过实地考察的优势,撰写了这部中日民俗比较研究的专著,以它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精到的见解,填补了比较民俗学上的一大空白,并起到了开创先河的作用。

  比较民俗学的科学功能,主要要从民族文化交流的角度充分显示出来。近年来,某些论述常常把毫不相干的某两国民俗现象生拉硬扯到一起进行比较,用乱猜谜底的非科学手段做所谓的结论,这是一种学术歪风。《千里同风录》一书充分发挥了比较研究的科学功能,始终把握住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主线,做出了论证,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这是本书具有的最大的特点,也是本书学术价值与科学意义的所在。作者这种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肃的科学态度,很值得提倡和学习。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丙安小屋

上一条: ·[万建中]民俗志写作的缺陷与应有的追求
下一条: ·[吕微]从翻译看学术研究中的主体间关系
   相关链接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征文启事·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2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5年1-2月受理)·[彭牧]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
·[毛巧晖]从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到田野研究新范式·深切缅怀陶立璠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刘先福]芬兰历史地理学派的生成与演进·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1期活动预告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11-12月受理)·[杨德亮 金明艳]民俗学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周星]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4)在济南举行
· 中国民俗学会积极参与春节申遗工作·[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召开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9-10月受理)·全国先进!中国民俗学会香文化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孙亮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4年7-8月受理)·深切缅怀刘锡诚先生——中国民俗学会唁函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