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季剑青]北京话的乡土底色
  作者:季剑青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9 | 点击数:14609
 

     我们平常从老舍、张恨水的小说中见识了京白的漂亮雅致,却不想在齐如山的《北京土话》中领略到一番别样的泥土气息。《北京土话》不避俗,甚至不避粗恶,透出北京话的乡土底色,这倒也符合齐如山有闻必录的科学精神。他并非要提供某种语言的标本,而是要呈现那杂花生树、生机蓬勃的语言生态本身,以及这生态背后的人情物理、土俗民风。在一个语言日趋标准化、同质化的时代,我们几乎很难理解语言与生活之间如此直接和贴合的关系,几乎有多少种细腻的心思,便有多少种细腻的土话。这或许就是齐如山在书序中所说的“言语的真精神”。像“年头”、“年月”这两个词之间的微妙差异,便显示出土语丰富的表现力(第19页),而“树熟儿”一词,更是不由得让人钦佩民众赋予言语以活力的兰心蕙质:

  各种水果在树上成熟者,曰“树熟”。在乡间,则生者曰“生”,熟者曰“熟”,无说树熟者。只北京有之。此盖系大城池中极可怜之语。平常所吃水果,因都系远路运来,日久亦可变熟,即名“搁熟”。其口味自与自然成熟者相差甚远,欲思吃一自然成熟之果,颇不易得,偶尔有之,以为得未曾有,故特命此名。(第57页)

  寥寥数语,情趣宛然,直可做笔记读。

  若从方言研究的角度来说,《北京土话》的学术价值或许并不算大。现代语言学家认为,北京话从语音上说“和周围的河北方言差别很大,而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的东北话反而很接近,和哈尔滨话相去无几,和远在东北边陲的宁古塔的话几乎基本相同”(胡明扬《北京话初探》第12页,商务印书馆,1987年),而《北京土话》“书中各字眼虽系北京土话,但大多为北数省普通之言语”(《凡例》),可见揆之于现代语言学,《北京土话》的不够“科学”是显而易见的。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方言调查和研究,在西方语言学的影响下,都走入描写语音一途,而对方言背后的人情风俗,往往置之不论,《北京土话》特别究心于此,反而见得弥足珍贵了。至少我们从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得以在一个横切面上,窥见语言如万类霜天般迁变流转的痕迹:有些土话在时间的淘洗中存留了下来,在日趋普泛的使用中渐觉不新鲜,我们在这里发现它们的前身,仿佛一刹那间重新瞥见了它们的新鲜本色;有些土话则已然消失,我们也能在这里想见它们曾经鲜活的姿态。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过去的世界,在那里土话与风俗、语言和生活各自的丰富性,以及它们之间水乳交融的关联,令当下的我们黯然失色。

  《北京土话》在齐如山数百万言的著述中并不起眼,然而这俗后的雅,土中的香,则非齐如山不能为。但大俗若雅、既旧且新的齐如山,恐怕也是不会再有的人物了。■

  延伸阅读

  ●《谚语录》

  齐如山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北平怀旧》

  齐如山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2009-3-29 1:04:3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国际母语日致词
下一条: ·数字网络技术 “复活”加拿大土著语言
   相关链接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
·[鞠熙]狐仙故事与北京城的宇宙论意义·[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
·[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王静斯]北京地区中秋习俗考略
·[宋嘉琪]手工艺类非遗的市场化·[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
·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万建中]从民族饮食到“中国饮食”的转型
·[杨丽波 刘永发]从民俗语言的运用看赵树理小说的地域文化特征·[武振宇]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中国民俗学会插花专业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湛晓白 赵昕昕]清末来华西人歌谣收集活动的文化史考察
·[鞠熙]城市里的邻居们——北京城内“四大门”动物的生活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国民间文学史》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王祥 孙剑艺]关于方言民俗词语调查研究定位的思考·[张遵勇]基于民俗视角下的江淮地区牌九、麻将方言术语调查实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