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孙天胜/李颖]民间信仰资源旅游开发问题研究
  作者:孙天胜/李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5 | 点击数:15635
 

 

[摘要]民间信仰作为民俗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已被当代旅游业广泛开发利用。但由于旅游学界与民俗学界缺乏应有的联系与沟通,致使对这一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研讨基本上还付之阙如,因而出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民间信仰之所以能够进入旅游资源的范围,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这类特殊的旅游资源在被旅游业开发利用之后,马上面临着如何进行科学解读的问题,为此,有三个方面的事项应予注意。惟有如此,才能让民间信仰在被旅游开发之后,更有益于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 民间信仰;旅游资源;解读
[中图分类号] K8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14(2006)03-0082-05 

 
 
一、作为旅游资源的民间信仰存在于中国社会的民间信仰,为什么会成为旅游资源呢?
 
改革开放以来,民间信仰的兴起,原因十分复杂,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文化和社会的因素。首先是经济制度的转轨引起的思想多元化;其次是落实宗教政策,无法阻止人们去选择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各种信仰;再就是在发掘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引起人们对历史上和民族地区的民间信仰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就是开放形势下境外文化的影响,以及某些早已在中国大陆失传的民间信仰由境外的华人华侨重新传入。以上诸种原因,再加上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化不能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许多社会问题需要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解决,人们的怀旧情感越来越浓烈,所以导致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历史文化怀旧”。(袁书琪,2004:88-89)而中国吸引国外游客的最大特色在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民间信仰又正是中华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凡此种种,使得民间信仰日渐成为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重要部分。
再者,民众心理失衡也推动了民间信仰旅游的发展。我国社会已步入转型期,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同时,人们也面临着激烈的生存竞争。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常常遇到经过很大努力仍难达目的的事情,因此常感无能为力,在精神依托上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许多人于是寄希望于神灵,幻想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摆脱困境,希望通过烧几枝香、磕几个头来得到祖宗或神灵的福佑,求得心灵上的平衡与慰藉。
中国民间信仰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事象,是中国民众精神生活方式的一种重要表现。它是中国各民族风俗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是整个中国民间文化史中最生动的部分,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国人旅游活动史上,民间信仰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并对现代旅游业中民俗旅游的发展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那么,具体而言,民间信仰对旅游的发展有哪些影响呢?有学者认为在如下几个方面。
1.民间信仰中蕴含有许多激发旅游者好奇心的内容,对旅游活动的发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般来说,民间信仰中的许多内容,对人自身之外的世界有着丰富的想象,其想象的宏伟与超拔,容易引起游客的审美联想,丰富其审美享受,对一般民众具有很大的魅力。这主要体现在广泛流传的各种神话传说、传奇故事中。其中关于自然界尤其是山、水、海、土地的传说、故事,往往有助于激发民众对各种神灵生活环境的好奇,促使他们产生探究其真实面貌的冲动以及亲临神山圣境的愿望。这种冲动和愿望,是激发民众外出旅行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对早期民众旅行活动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民间信仰所形成的物化成分,有许多已成为独特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尤其成为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重要依凭
民间信仰中的物化成分种类很多,有因人神信仰形成的关帝庙、城隍庙、龙王庙、妈祖庙(天后宫)、月老庙、祖师爷庙、魁星楼(阁)等庙宇建筑;有因石信仰形成的“石翁仲”和“石敢当”等神灵象征物;有因神灵信仰而衍生出的民间艺术品,如由龙信仰形成的龙盘柱、龙石窗、龙剪纸、龙饰品、龙戏服、龙灯等。这些民间信仰的物质体现,与只是存在于人的精神和意识之中的许多信仰不同,由于其具有物化的形态,因而极便于游客的参观游览,体验和认识,乃至进行学术方面的研究。
3.民间信仰中许多行为成分如祭祀、岁时节令活动,具有很强的休闲娱乐功能
民间信仰中的诸多活动,很容易转化为有地方特色的事件型旅游吸引物,为民俗节庆类旅游的开发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心理基础。民间信仰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祭祀,随着社会的世俗化,祭祀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活动中神秘的因素和气氛越来越少,世俗生活的内容越来越多,逐渐由敬神、娱神向自娱方向转化,很多地方甚至逐渐发展成为融祭祀、贸易、娱乐、民间艺术展演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以祭祀为中心形成的大型庙会,如天津的天后宫庙会、北京的妙峰山庙会、淮阳的人祖庙会、福建莆田的妈祖庙会等。这类基于民间信仰的世俗神庙会,在民间影响极大,已成为地方性的固定游乐节日,成为地域文化中的重要景观,日益受到政府旅游部门、旅游开发者和大众旅游者的青睐。不少地方开始把庙会和旅游节庆活动相结合,庙会已成为一地标志性的文化节庆类旅游吸引物。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彭牧]“五子登科”图案中的莲花
下一条: ·[刘铁梁]村落生活与文化体系中的乡民艺术
   相关链接
·[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于佳卉]有神若飞来·[闫睿欣]“赛博”求签:新型民间信仰实践互动模式研究
·[徐凌]农耕驱蝗:后稷与刘猛将形象的相关性·[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
·[王小蕾]海疆与内地的融合:明清以来岭南民间信仰在南海诸岛的传播·[王嘉炜 宋昕曌]从地方豪杰到忠义神灵:《金沙魏公将军壮烈志》的神性塑造
·[苏彤源昊]马仙信仰传说史料文本丛考·[乔英斐]“希望”作为学术概念的可能性
·[彭清兰 陈明 谢康达]疍民文化的儒释道思想解读及其非遗保护·[宁祥文]民间信仰与高台教化:从风俗观念到戏剧实践的探索
·[倪晨嘉]澳门哪吒信俗的景观叙事与景观生产·[马骁]从乡村到城镇:民间信仰的时空转变
·[刘婷 刘会惠]城市化转型中民间信仰的动态构建·[林旻雯]民间信仰与非遗保护实践
·[黎俊溢]澳门半岛石敢当调查研究·[姬厚祥]宗门立会:宗族分门竞争中的民间信仰生产
·[洪陈方洁]头家理事会与宗族社会治理机制的当代自洽·[葛金华]太湖流域“白鱼传说”的叙事逻辑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