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和中国文化独特性
我们今天毕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现实地面对全球化的进程。全球化,主要是指经济的全球化,实际上,全球化的趋势和过程涉及到一切重要的领域,不限于经济。李慎之在一篇文章里说:“自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起来之时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为什么现在才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呢?这是因为在过去的500年中,我们看到的主要还是国家力量的伸张,民族利益的碰撞,宗教的传播,文化的渗透……总之,还只是局部力量的会合而引起的冲突和融合。而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超国家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全球性的问题在蔓延。从1989年柏林墙的坍塌到1991年苏联的瓦解,到1993年欧洲统一市场的形成和1994年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倡议纷纷出台,可以说是这样一种转折的分界线。……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应该说是全球化时代最重要的标志,还有许多其他的标志:环境污染的全球化,人口爆炸以及由之而来的移民问题的全球化,核武器以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所造成的对全人类的威胁,恶性传染病、毒品买卖与犯罪活动的全球化……甚至垃圾处理都成了全球性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在1992年联合国日致辞时说:‘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时代已经到来了。’”[7] 全球化不止是经济全球化,制度上、法制上、生活方式上、价值观念上等多领域的全球化进程正在或快或慢的进行着,其影响也在日益显露出来。
在文化上,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中,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有吸收、有融合、甚至有同化,也有对峙、排拒、磨擦,甚至对抗。近20年来的情况是: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吸取一切于中国文化有益的东西,化为我有,以发展和推进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在文化交流中,我们又面对着西方(美国)“文化霸权”的入侵和威胁,21世纪之初的这次美国“文化霸权”,已不同于40年代的那次入侵,来了卖当劳文化、来了美国和日本的歌舞厅和迪斯克文化,来了好莱坞电影文化,以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等,长驱直入地深入到了中国的腹地、甚至到达了相当闭塞落后的角落。这里显示出来的,无疑是全球化形势下的新的文化态势,在这一轮交流中,对中国人来说,既带来了吸收和交融的机遇,也伴生着排拒和担忧的心理。同时中国人也表现出了开放与宽容的文化精神与文化胸怀,深信有着几千年历史和富有活力的中国文化,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也具有包容和改造异质文化的能力。重要的是保持和发展中华文化的民族独特性。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是:萌芽于五六百年前的昆曲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还是迪斯克和摇摆舞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并不是像有的人所责难的,是一种虚弱的保守倾向,而是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表现。诚然,历史上曾有一些强大的古老文明,在历史的风雨中淹没无闻了,像我们常常称道的美洲大陆的玛雅文化。但在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中国文化,不是可以轻易被西方文化吞没和消灭得了的。在中华文化史上,局部文明的消失曾经发生过,如六七千年前的良渚文化,七八千年前的三星堆文明之谜,前千多年前的西夏文明,等等,但这些文化的断流并没有影响到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一泄千里、后浪推前浪地向前流淌。中国的有识之士从来没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失去信心,他们相信中国人有一个坚强的胃,能够吸收和消化外来的文化,哪怕是比本土文化先进的文化。佛教传入后,势力很大,但还是被充分中国化(本土化)了。历史上如此,现代也将是如此。
要应对全球化、国际化,只实现经济现代化不行,还要有文化的现代化,但文化的现代化,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文化传统,即使凭空创造出了某种有现代特点的文化,那也是一种失去了祖根的文化,失去了独特性的文化。我们要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加速发展和提升我国各民族的多元一体的中华现代文化,特别重要的是保持中华文化的核心——它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规范。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民族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那他就将失去规范全民行为和节制全民行为的机制,那么,这个民族和国家就将堕入一盘散沙的境地。诚然,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但它的核心部分肯定是不可丢掉的。现在中央已经公布了一个全民道德纲要,这是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正在全国宣传实施。
在谈到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对策时,王宁提出的命题是:“对峙还是对话?”以愚见,王教授的出发点和主观心愿是十分可敬的,但命题本身则未见得描述得十分准确。我们要开放,要交往,要学习和吸收一切进步的有益的东西,扬弃一切腐朽的落后的乃至有害的东西,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古训,还可充任今日的文化原则,那就意味着必须以我为主。只要民族还存在,只要国家还存在,“以我为主”的意识就会继续坚持,就要“永不放弃”保持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美国人如此,中国人也如此。美国的国力和科技固然强大,美国的文化强势很强大,美国人自觉不自觉地要把他们的文化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甚至宗教强加于世界其他地区。这是我们要警惕的。如果把这种警惕也看作是“对峙”的话,那倒也无妨。这种警惕的心态,不是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有,甚至不只是发展中国家才有。但同时我们要说的,美国的文化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美国的文化政策也有宽容和开放的一面,它善于吸纳一切有益的文化。这又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已故台湾学者张光直教授前些年说过一句常被人们提起的话: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后来也有人对此作了修订和补充:21世纪将是东方的世纪。不管用怎样的词句表述,可以看作是人们对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在全球诸多文化及其发展前景中的信心。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加大,中国这块市场日益被国际资本所重视和青睐,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的加强,同时带来的不仅是汉语取得了从来没有过的世界性认同,而且是既有久远传统又富活力的中华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理解、学习和传播。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