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朝戈金]从“荷马问题”到“荷马诸问题”
  作者: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22 | 点击数:12550
 


  “荷马问题”已经困扰了无数代的古典学者。《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是某个人吗?是他在历史上的某一特定时期创作了这些史诗吗?还是说“荷马”的名字背后潜藏着经历了漫长的口头创编和传播过程的史诗传统及其影响?格雷戈里·纳吉通过比较语言学和人类学视野做出的精深研究,卓尔不群地提出了一个新的历史模型,回答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怎么样、何时、在哪里,以及为什么最终被以书面文本形态保存下来,并且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缘由。对纳吉享誉国际学界的这部经典力作,我们特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朝戈金撰文予以推介。

  格雷戈里·纳吉的荷马史诗研究,风范颇独特。正是这位哈佛大学的著名教授,把那个年深月久的古典学难题——“荷马问题”(Homeric Question),解读为“荷马诸问题”(Homeric Questions)。也是他,在古典学和民间文艺学(口头传统)两个阵营中,都有大批拥趸。这个现象说明了一个简单的事实:他以古典学的底子,民俗学的视域,在古代经典研究中,别出机杼,道人所未道,一举成为北美古典学和史诗研究领域的翘楚。

  围绕《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身份”问题及其“追问”,自古以来就聚讼纷纭,往前可以上溯到亚历山大时期。那时的古希腊学者中被称为“ 离析者”的克塞农和海勒尼科斯就指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存在差异和内在不一致问题,从而认为《奥德赛》不是荷马所作(默雷《古希腊文学史》第二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系统论述过史诗特性的古希腊文论家亚里士多德(生于公元前384年),和断定荷马是口头诗人的犹太牧师弗拉维斯·约瑟夫斯(生于公元37/38年),也遗憾地没能给我们提供多少关于荷马其人其作的信息。

  18世纪的荷马研究主要围绕着所谓的“荷马问题”而延伸,其发展开启并影响了19世纪乃至20世纪的史诗学术。从本质上讲,“荷马问题”主要是对荷马史诗的作者身份(一位或多位诗人)的探寻,连带涉及荷马和他的两部史诗之间的其他关联性问题。从“荷马问题”到“荷马诸问题”(纳吉《荷马诸问题》导论部分),这种“追问”的线索凝结了国际史诗的学术走向,也映射出这一领域最为重要的学术开拓。

  18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逐步形成了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荷马史诗在被写定之前一定经历过口头传播阶段,而且这个阶段很可能比“荷马 ”时代要晚许多。意大利启蒙主义哲学家维柯在其《新科学》中就坚决主张,与其说史诗是个别天才诗人的作品,毋宁说是一切诗性民族的文化成果。英国学者伍德(Robert Wood)发表于1769年的《论荷马的原创性天才》更径直提出荷马目不识丁,史诗一直是口耳相传的。1795年,德国学者沃尔夫(F.A.Wolf)刊印了一篇论文《荷马引论》,随即成为一根长长的导火索,不仅引发了19世纪发生在“分辨派”(Analysts)和“统一派 ”(Unitarians)之间的论战,同时也成为20世纪“口头程式理论”学派崛起的一个重要前因。“分辨派”和“统一派”的论战,乃是“荷马多人说” 和“荷马一人说”之间的论战。他们之间学术立论的不同,实为语文学立场与文学立场之抵牾所致。所持方法各异,追问路径分歧,观点也就相左。有两端,就有居间者,那些介乎两端之间的取态,认为荷马史诗虽然不是诗人荷马独自完成的,但“他”在史诗定型中一定发挥过相当大的作用。

  荷马与荷马史诗一直被看做是西方文学的滥觞,其人和其作就成了相互依存的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个问题。纳吉以他素有专攻的语文学功力,围绕他的“荷马诸问题”(Homeric Questions),深度阐发了古希腊关于歌者、歌诗制作以及荷马之名的词源学涵义,同时也令人信服地重构了荷马背后的演述传统、文本形成及其演进过程等诸多环节的可能形态(纳吉《荷马诸问题》第三章)。他广征博引的若干比较研究案例,显示了他对当代口头传统和人类学诸领域的熟谙。在谈论古代的歌与歌手、诗与诗人的内部关联时,能够旁征博引,以类比方法,为我们遥想文本背后的古希腊歌手提供了一个支点。

  纳吉的道路,与他同校前贤们的卓越工作有紧密关联。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华读书报》2009年3月11日

上一条: ·[万建中]祖婚型神话传说中禁忌母题的文化人类学阐释
下一条: ·[刘锡诚]中日金鸡传说象征的比较研究
   相关链接
·[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罗瑛 潘小漫]百余年来日本学者对云南民族文化研究的视域及特色
·[冯文开]中国史诗研究百年学术史的回顾与反思·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
·[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刘雪瑽]科学与妖怪 :学术史视角的井上圆了妖怪学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