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龙文]传统来源地采访纪要
——岳阳市和汨罗市端午节民俗保护状况调查
  作者:龙文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4-10-18 | 点击数:11777
 
 
龙文:端午节民俗现在的保存状况如何?
 
刘石林:文革的影响很大,中断了很长时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恢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对于传统文化已经淡化了。比如朝庙仪式,现在已经非常简单了。造龙舟,也要找老人,缺少传承人。政府也不重视,只是有大型活动时才会派人到场。
 
龙文:我们当地对于韩国要将端午节申遗的事有什么反应?您是怎么看的?
 
刘石林:老百姓听说韩国要将端午节申遗的事以后,都很气愤。新闻播出的第二天,老乡们就跟我说,今年我们要大张旗鼓地过过端午节。现在各村都兴造龙船,一个村一条船、二三条不等。
 
龙文:那么这么大的集体民俗活动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呢?政府会出资支持吗?
 
刘石林:这完全是一种自发的民俗活动,政府是不出钱的。你要知道,民间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非常强的。我自己是农民出身,就生在渡口下面,60年代农村非常困难的时候,大家宁可自己吃糠也要把谷子捐给龙舟会,祭屈原、划龙船。
 
龙文:您说的龙舟会是什么组织?
 
刘石林:龙舟会是自然村里有威望、年纪长的人主持的,以各种形式募集民间的资助。划龙舟就是各村的龙舟会组织的。划船是集体行动,不允许任何人偷懒。
 
龙文:您如何看待端午节民俗的归属问题,
 
刘石林:各地都有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如纪念曹娥、伍子胥、勾践等等,但这些都只具有局部性的影响力,远远不及祭祀屈原之说。是屈原使端午节有了质的变化和升华。端午节不能说是汨罗的,但是端午节祭祀屈原和龙舟竞渡的系列民俗绝对是我们汨罗的。
 
龙文:如果汨罗可以作为端午节的来源地,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吗?
 
刘石林:汨罗市在66年以前属湘阴县,现在属岳阳市管辖,共有66万人。但是传承了祭祀屈原和龙舟竞渡民俗的只有汨罗江沿岸的411农场,白塘乡原不在汨罗江边,现在改道才在江边,而磊石乡由于是后来移民过来的,不太划龙舟,只有屈子祠镇、红花乡、城郊乡、范家园镇小部分以及屈原农场才真正在划龙舟。
 
端午节民俗的载体就是汨罗江。汨罗江是指汨水和罗水汇合以后汇入洞庭湖的一段河道,全长仅二三十公里。龙舟主赛场就在这一段不长的江面上,主要有名山河、玉笥山前的河市镇河道(现属屈原农场)和归一河三个赛场,目前各村共有数十条龙舟。因此,汨罗江沿岸作为传统来源地是很明确的一个范围。
 
龙文:您认为当地的传统应当如何保护?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如果国家通过立法保护传统的知识产权,您认为应当由谁来受益?
 
刘石林:当地政府引起重视是最关键的。在这方面,新闻媒体的呼吁比我们的声音管用多了。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财政部拨出600万元作为民间民族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资金,而且又拨了2000万。我把这条新闻拿给市委和文化局的领导看,他们都说不知道有这种事。这个资金哪怕争取到一点点给我们也好啊!如果国家保护传统的知识产权,那对于传统来源地是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的。而且这个知识产权是属于汨罗江一带而不是属于汨罗市政府。但市政府要出面应当设立统筹机构进行协调运作,负责传统的申报、管理,也要对承载民俗的汨罗江进行一些治理,比如改善划龙舟的赛道环境。
(以下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上一条: ·[陈进玉]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下一条: ·[万建中]过年:非常时间的非常行为
   相关链接
·[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李银菊]花宜插鬓红——端午簪榴节俗考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
·《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萧放]温情与崇高:端午节俗的当代意义
·[徐金龙]试析荆楚端午节俗的文化内蕴及现实价值·[林继富]端午节习俗传承与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陈连山]说说南北方端午节的异同·[陈日红]扎船送瘟神
·[叶涛]在2018中国·嘉兴二十四节气全国研讨会上的致辞·嘉兴举行二十四节气全国学术研讨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