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端午节民俗现在的保存状况如何?
刘石林:文革的影响很大,中断了很长时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恢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对于传统文化已经淡化了。比如朝庙仪式,现在已经非常简单了。造龙舟,也要找老人,缺少传承人。政府也不重视,只是有大型活动时才会派人到场。
龙文:我们当地对于韩国要将端午节申遗的事有什么反应?您是怎么看的?
刘石林:老百姓听说韩国要将端午节申遗的事以后,都很气愤。新闻播出的第二天,老乡们就跟我说,今年我们要大张旗鼓地过过端午节。现在各村都兴造龙船,一个村一条船、二三条不等。
龙文:那么这么大的集体民俗活动是如何组织起来的呢?政府会出资支持吗?
刘石林:这完全是一种自发的民俗活动,政府是不出钱的。你要知道,民间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非常强的。我自己是农民出身,就生在渡口下面,60年代农村非常困难的时候,大家宁可自己吃糠也要把谷子捐给龙舟会,祭屈原、划龙船。
龙文:您说的龙舟会是什么组织?
刘石林:龙舟会是自然村里有威望、年纪长的人主持的,以各种形式募集民间的资助。划龙舟就是各村的龙舟会组织的。划船是集体行动,不允许任何人偷懒。
龙文:您如何看待端午节民俗的归属问题,
刘石林:各地都有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如纪念曹娥、伍子胥、勾践等等,但这些都只具有局部性的影响力,远远不及祭祀屈原之说。是屈原使端午节有了质的变化和升华。端午节不能说是汨罗的,但是端午节祭祀屈原和龙舟竞渡的系列民俗绝对是我们汨罗的。
龙文:如果汨罗可以作为端午节的来源地,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范围吗?
刘石林:汨罗市在66年以前属湘阴县,现在属岳阳市管辖,共有66万人。但是传承了祭祀屈原和龙舟竞渡民俗的只有汨罗江沿岸的4乡1镇1农场,白塘乡原不在汨罗江边,现在改道才在江边,而磊石乡由于是后来移民过来的,不太划龙舟,只有屈子祠镇、红花乡、城郊乡、范家园镇小部分以及屈原农场才真正在划龙舟。
端午节民俗的载体就是汨罗江。汨罗江是指汨水和罗水汇合以后汇入洞庭湖的一段河道,全长仅二三十公里。龙舟主赛场就在这一段不长的江面上,主要有名山河、玉笥山前的河市镇河道(现属屈原农场)和归一河三个赛场,目前各村共有数十条龙舟。因此,汨罗江沿岸作为传统来源地是很明确的一个范围。
龙文:您认为当地的传统应当如何保护?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如果国家通过立法保护传统的知识产权,您认为应当由谁来受益?
刘石林:当地政府引起重视是最关键的。在这方面,新闻媒体的呼吁比我们的声音管用多了。我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财政部拨出600万元作为民间民族文化保护工程的启动资金,而且又拨了2000万。我把这条新闻拿给市委和文化局的领导看,他们都说不知道有这种事。这个资金哪怕争取到一点点给我们也好啊!如果国家保护传统的知识产权,那对于传统来源地是有不可估量的意义的。而且这个知识产权是属于汨罗江一带而不是属于汨罗市政府。但市政府要出面应当设立统筹机构进行协调运作,负责传统的申报、管理,也要对承载民俗的汨罗江进行一些治理,比如改善划龙舟的赛道环境。
(以下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