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曾嵘/朱高亭]“孟姜女故事”母题流变的实例分析
  作者:曾嵘/朱高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18 | 点击数:19756
 
据《同贤记》所记载的孟姜女故事,有杞良逃役、误入孟家、仲姿浴池、请为杞妻、向城而哭、滴血认夫等情节。敦煌石室唱本里有首小曲,经刘复校勘得:
 
孟姜女,犯梁情,一去燕山更不归,造得寒衣无人送,不觉自家送寒衣。长城路,实难行,□□山下雪芬飞。喫酒则为隔饭病,愿身强健早还归!
 
这说明此时孟姜女故事从“夫死哭城”变为“寻夫送衣”继而“哭倒长城”的形态。
3.完成时态
讲述孟姜女寻夫哭倒长城之后命运如何。这部分故事形式多样、异彩纷呈。主要结局有三:一是秦始皇为孟姜女忠烈之情而感动,下令厚葬范杞良,嘉奖孟姜女;二是范孟二人本是星宿下凡,现灾难已满,重归天庭。这两种结局人物的命运都是通过统治人物(玉皇或皇帝)开恩,肯定和褒扬人物品格,拯救了主人公于不幸境地。第三种结局虽然也有一个光明的尾巴,范孟二人名列仙班,但主要描写了孟姜女送衣哭城后,和秦始皇面对面的抗争,为夫报仇替己出气,然后从容赴死。
宋代郑樵在他的《通志·乐略》中说:“杞良之妻,于经传所言者,不过数十言耳,彼此演变成万千言。”孟姜女故事由片段到完整,由简单到复杂,人物更鲜明,主题更深化。顾颉刚先生认为,“一件故事,一定要先有它的凭藉的势力,才有发展的可能。民间故事固然都是虚构的艺术创造,但其形象和情节不是无源之水,与其说是“这种故事中加入外来的分子,不如说是从民众的感情与想象上酝酿着这种故事的方式”。(顾颉刚、钟敬文,1983:92)
以上三种形态,以原始形态的“善哭、哭倒城墙”到基本形态的“寻夫送衣、哭倒长城”变化最大,也流传最广。这个变化是建立在夫妻离别的悲哀之上。钟敬文先生认为,这种新形态和相应的新情节,是“社会的重大现实反映在群众的意志、感情和志向上的结果”。修筑长城,是最具代表性的最艰巨的劳役,它基本上是苛政的代名词。秦朝一首歌谣“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充分反映了民众的悲痛和愤怒。由杞梁妻的故事蜕变出来的孟姜女哭倒长城的传说,用故事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封建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繁重徭役对下层百姓的摧残。
 
二、广昌孟戏中的孟姜女母题流变及其原因分析
 
民间流传的孟姜女的故事很多。孟姜女的形象不仅见于民间故事这样的文学样式中,也广泛出现在民歌、说唱、戏曲等音乐形式中。各地传唱的孟姜女小调多不胜数。仅戏曲来说,自元代陶宗仪著的《辍耕录》开始,明代沈璟编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明代徐谓著的《南词叙录》等古代戏本中都有孟姜女送寒衣曲目的记载,直到现在,赣剧、莆仙戏、庐剧等戏曲剧种仍在舞台上演出关于孟姜女故事。江西广昌孟戏上演了怎样的孟姜女故事呢?
江西广昌孟戏是流传在江西广昌甘竹镇的一个古老剧种,以专演孟姜女故事而得名。它流传范围很小,仅在甘竹镇上刘家和赤溪村曾家两个地方演出;演出剧本单一,每年一次上演连台本孟姜女故事。但是广昌孟戏这个剧种历史悠久,有确切证据表明曾家孟戏演出近六百年,刘家孟戏也上演四百余年。搬演孟戏的是刘家和赤溪曾家两个宗族性的戏班。刘家在甘竹镇上,曾家在距甘竹五里的村上。曾家从明永乐年间起,刘家从明万历年间起,每逢正月,曾刘两家分别组织族内子弟隆重搬演孟戏,用于祭祖敬神、祈福纳祥。
两家演的都是孟姜女的故事,唱的都是高腔,但是有着明显的不同。曾家孟戏共六十出,分两夜上演,刘家孟戏共七十出,分三夜上演;曾家孟戏唱白古朴,刘家孟戏唱白文雅;曾家供奉的是田都元帅,刘家供奉的是清源妙道真君。最大的不同在于故事的结尾。曾家孟戏的剧情在和刘家相似的送衣、哭城之后还有很大一段的抗争、投水等情节。同是讲述孟姜女的故事,故事面貌不同,旨趣相异。
刘家和曾家同样居住在甘竹,相距不过五里,而且两家的语言、风俗、交往圈和文化等因素几近一致,可是为什么产生了主题和结局完全不同的孟姜女故事呢?刘家孟戏和曾家孟戏两个不同的故事结局,又表现了怎样不同的民众情绪呢?除了偶然因素(以下会说明)外,它显现了民间叙事与社会环境怎样的互动关系?
先将曾刘两家孟戏的剧情和主题做个比较分析。
将两家剧情相对比,许多情节,如受贬下凡、杞良筑城、浴水成亲、万里寻夫、哭倒长城等大致相同,也就是说两家故事在基本形态上是一致的,都表现了反对暴政的主题。反对筑城,反对暴政,是两家故事共同的主题。两家故事最大的不同是结尾。刘家孟戏以孟姜女哭倒长城受到旌表、杞良还阳升入天庭而结束;曾家孟戏虽然也有一个光明的尾巴,但主要却是描写孟姜女在宫庭上大声呼喊出自己的三不平,体面地埋葬了丈夫、戏弄了皇帝和群臣后投水而死。曾家故事中的反抗情绪比刘家故事中的要浓郁而强烈,运用“提条件”这一民间故事中弱者对抗邪恶的强者常用的喜剧方法,嘲笑和讽刺了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让所有受苦难的下层百姓出了心中不平之气,孟姜女的死也有了积极的意义。刘家的故事虽然也体现了反对暴政的主题,但没有将这一主题贯彻到底,而是在哭倒长城后受到皇帝的旌表,在大团圆中忽然地落下了帷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彭牧]双重身份的听众
下一条: ·[万建中]禁忌民俗的式微
   相关链接
·[张丽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与自我调适·[刘智杰]试从费希特的“自我”哲学解析其风俗思想
·[叶春生]崇敬仪式的演绎与张扬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