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周春]村落讲述传统与社会变迁
——以伍家沟村故事讲述活动为例
  作者:周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11 | 点击数:13253
 
故事的讲述还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承载了一定的教育功能。伍家沟的孩子听着故事长大,他们不仅从故事中得到了娱乐,也从故事里面学到了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知识。那些神奇瑰丽的精怪故事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把他们带进一个奇妙的幻想世界;那些富于教育意义的历史故事,让他们体验了时代风云的变幻;那些生动传神的生活故事,教给了他们生活的常识;还有那些为数众多并且颇具特色的荤故事,在无意之中给了他们性知识的启蒙,是伍家沟人认识自身的启蒙教材。
整个20世纪的上半叶,故事讲述活动是伍家沟人一种自发的娱乐方式,是人们单调生活的一丝调剂,是艰苦岁月中人们应对苦难的一剂良方。故事成为人们自娱自乐的主要方式,这种功能又是故事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初始动力。同时,讲故事还成为人们传授知识、接受教化的重要渠道,也是维系家庭和家族之间人际关系的特殊纽带。故事讲述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作为一种民俗传统在伍家沟保存了下来。
2.并不遥远的记忆:大集体时代的故事讲述活动
大集体时代,一系列的政治运动使得伍家沟人的生活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他们的故事讲述活动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据葛朝宝老人回忆,村里是1952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到1954年,农民开始加入生产合作社,集体劳动逐渐取代个体劳动,伍家沟人开始了大集体时代。集体劳动客观上为故事的讲述提供了条件,使得以往以家庭和家族为主要阵地的活动具有了明显的社会性特征。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集体场合中的故事讲述活动都极为兴盛。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外部政治局势的急剧变化,伍家沟也受到了很大的震荡。特别是“破四旧”和“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故事讲述活动不像以前那样公开了,迅速转向半公开化甚至转为秘密活动。据此,我们实际上可以把大集体时代的讲述活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村民们聚会的时间和场合明显多于以往。1958年,伍家沟成立了生产大队,下设六个生产小队,村民们开始吃集体食堂。大伙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这样一来,村民们呆在一起的时间就更多了。在坡上干活的时候,伍家沟人爱唱“山坡锣鼓歌”,谁做活慢了,锣鼓就会打到你跟前,提醒你要加紧干。不唱歌的时候,他们就拍故事提神。打锣鼓、拍故事在集体劳动的场合具有振奋精神、鼓舞士气的作用,故事的讲述活动第一次具有了社会性的意义。除了集体劳动以外,村里还经常召开村民大会,大家往往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凑在一起,女人做做针线,男人抽抽旱烟,一边听台上干部的宣传,一边在台下拍起了故事。淳朴的村民们并没有意识到山外风起云涌的政治浪潮会对自己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以这种方式应对着仿佛是与自己毫不相干的政治生活。
1968年前后,“文化大革命”开始波及伍家沟。人们的精神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干涉,村里的泰山庙、祖师庙、土地庙等都被拆除了,就连泰山庙旁边的草戏台子也被强行拆毁了,人们失去了精神的领地和娱乐的舞台。随着政治局势的日渐严峻,伍家沟人的故事讲述活动也受到了影响。开始是不能讲精怪故事和帝王将相的故事,后来连一般的故事都不能随便讲了。伍家沟人一向喜爱的故事讲述活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只能在小范围私下里进行。但是,故事讲述活动仍然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保存了下来。
可见,在整个大集体时代,故事的讲述活动经历了一个由极度繁盛到极度萧条的过程,并一度由公开状态转为地下状态。原来自发的故事讲述带上了鲜明的政治色彩,这一变化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变迁对民俗传统的巨大影响。但是,故事讲述这一传统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保存了下来,反映了民俗传统顽强的生命力。历史就这样前进着,伍家沟人的生活也在向前迈进。
3.“故事堂”①里的故事:改革开放以后的故事讲述活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农村的集体公社制被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取代。伍家沟在1982年完成包产到户,至此,他们结束了近三十年的大集体时代,迈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这一时期,伍家沟的故事讲述传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情况。
改革开放之初,村民们还没有完全从“文革”时紧张的政治氛围中解脱出来,故事讲述活动仍处于沉寂的状态。1986年,时任六里坪镇文化站站长的民间文艺工作者李征康在伍家沟开始了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村民们又拾起讲故事的热情,积极配合李征康的工作。在李征康的不懈努力和各级领导的积极支持下,伍家沟故事村开始初显声名。到1989年,出版了《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从1990年开始,村里还成功地举行了几次故事大会,伍家沟的故事讲述活动开始由一种自发的行为转变为一种自觉的行为。1991年以后,众多媒体对伍家沟故事村进行了报道,许多学者也专程来访,这是伍家沟故事村最为风光的时候,也是伍家沟村村民讲故事最多的时候,故事堂的兴建便是故事村繁盛一时的一个标志。
1996年,《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二集出版。从这以后,故事村陷入低潮,故事讲述活动似乎离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首先,自发状态的故事讲述活动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舞台。其次,故事村的发展停滞下来。1996年以后,伍家沟故事村开始走向沉寂,故事堂因为无人打理而呈现出一派破败的景象,伍家沟故事村褪去了昔日的辉煌。
面对故事村的衰落以及村里经济的落后,现任村干部开始意识到重抓故事村建设的重要性。他们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伍家沟村的情况,希望争取他们的支持。2004年,六里坪镇镇委、镇政府拨出5万元修路专款,用于解决伍家沟的交通问题,改善伍家沟的外部环境;丹江口市、十堰市等各级财政也拨出专款,支持伍家沟村修路。目前,伍家沟村已经开始《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的筹备工作,另外,他们还准备利用故事村的资源,把伍家沟建成一个民俗旅游村,试与官山镇的吕家河民歌村①一比高下。
改革开放以后的20多年中,伍家沟村的故事讲述活动发生了重要的演变。众多因素的介入,使得自发的故事讲述活动登上表演的舞台,成为一种自觉的讲述行为,伍家沟村也因此成为一个著名的故事村。然而,这种盛况只是昙花一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伍家沟村的故事讲述活动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总体来说,这种传统在伍家沟呈现出一种逐渐弱化的趋势,对于各方面重振伍家沟故事村的努力,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傅广典]山东半岛地域文化的界定、内涵及其传承趋向
下一条: ·[张举文]重认“过渡礼仪”模式中的“边缘礼仪”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
·[向伟]社会主义传统中的少数民族民间文艺:以《秦娘美》为中心的讨论·[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
·[吴凤玲]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思考·[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
·[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王琨]网络复魅与志怪传统:中式恐怖游戏对“民俗”的再生产
·[王静]职业重塑与身份置换:乡村分娩医疗技术与身体权力转向·[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孙敏]传统重塑:官民互渗与国家在场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