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周春]村落讲述传统与社会变迁
——以伍家沟村故事讲述活动为例
  作者:周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11 | 点击数:12282
 

 

村落讲述传统与社会变迁——以伍家沟村故事讲述活动为例①
[摘要]社会变迁在传统的发展和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传统的兴衰存亡。传统的演变速度与社会变迁的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在社会发展比较平稳的阶段,传统的变化比较缓慢,而在社会急剧变动的阶段,传统则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在急遽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变。本文以故事讲述传统为例,通过对伍家沟村故事讲述活动的历时性研究,考察村落故事讲述传统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而从一个新的角度参与传统与社会变迁这一话题的讨论。
[关键词] 伍家沟村;故事讲述;传统;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6)02-0100-06 

 
现代意义上的“传统”是英文TRADITION的汉译,是指“由历史沿传来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文化、思想、道德、风俗、心态、艺术、制度等”。(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所,1987:23)传统并不是历久不变的,相反,传统总是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它的演变中,我们既可以认识传统自身演变的轨迹,亦可以窥见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变迁,以及二者之间互动演化的动态过程。以往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关注,一般是从仪式活动的嬗变、宗族意识的复兴等视角入手,而从口头讲述传统的演变来考察的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以故事讲述传统为例,通过对伍家沟村故事讲述活动的历时性研究,考察村落故事讲述传统和社会变迁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而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讨论这一话题。
 
一、武当山下故事村
 
伍家沟村隶属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北临汉水,南傍武当,本是鄂西北深山中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在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中,伍家沟村发展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民间故事村。在以后的近十年中,这个小山村一直备受关注。如今,故事村昔日的辉煌已经逝去,伍家沟人依然过着他们宁静的生活,故事的讲述活动似乎离他们越来越远了。
伍家沟所属的丹江口市古称均州、均县。上个世纪60年代,丹江水库建成并蓄水,均州城被淹没,后于水库大坝附近重建,遂改名为丹江口。古均州坐落在汉水河畔,水上交通发达,江边码头、茶馆林立,南北水手、东西过客常以坐茶馆为乐,因此,这里听书、闲聊等口头文学空前发展。伍家沟即位于昔日繁华的均州城的边缘地带,在县城尚未被淹没之前,伍家沟人与均州城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去均州城卖柴赶集,常在江边休息,同时也获得了进行口头文化交流的机会。
武当山道教文化对这一带影响深远。自唐代以来,武当山就有着极其旺盛的香火,到了明代,明成祖朱棣开始在武当山大规模修建宫观殿堂。从此以后,这里成了全国最大的道教圣地和道教文化中心。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伍家沟处于这样一个道教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自然会吸收大量有关的故事素材。道教文化的影响使伍家沟的民间故事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也使那些古朴神奇的幻想故事得以世代相传,存活至今。
虽然至今伍家沟村还处在一个相对闭塞的环境中,但是伴随着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伍家沟也开始走向开放,尽管这种前进的步伐是缓慢的。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伍家沟人从这里走向大山外更广阔的天地。外面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经济收入的增加,更意味着生活方式的转变。伍家沟人的生活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二、伍家沟村故事讲述活动的历史和现状
 
按照伍家沟人的说法,他们的故事讲述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A.大集体以前(20世纪上半叶);B.大集体时代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C.大集体以后(即改革开放至今)。以下就从这三个阶段来看伍家沟人故事讲述活动的历史及其现状。
1.自发的娱乐活动:大集体以前的故事讲述活动②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的独特性,伍家沟村拥有非常丰富的民间故事资源,故事讲述活动在一辈又一辈的村民之间自发地延续着,成为他们平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贫穷困苦的日子里,村民们的生活是单调乏味的。除了一天到晚的劳作以外,他们几乎无暇他顾,只有故事讲述活动给他们带来片刻的欢愉。这一时期的故事讲述活动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家族的范围内。夏天的傍晚,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往往会集中到一户场院比较宽敞的人家,摇着蒲扇,围坐在一起,说家长里短,道今古传奇。几乎所有的老人回忆起那段时光,都会说到小时候听邻居老人讲故事的情景。冬天农闲时节,一家人常常围坐火炉四周,一边烤火一边“拍古经”③,任凭屋外寒风啸啸,大雪飘零,一家人自得其乐,在浓浓亲情中忘却烦忧,享尽天伦。在婚礼和丧礼等红白喜事中,真正忙碌的永远只是那么几个人,其他的人则会围坐在一起,拍故事、说笑话,在说笑之中获得交流。在酒席上,人们也往往会拍故事来助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傅广典]山东半岛地域文化的界定、内涵及其传承趋向
下一条: ·[张举文]重认“过渡礼仪”模式中的“边缘礼仪”
   相关链接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林旻雯]民俗生活中的掷筊实践与衍变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
·[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陈泳超]论仪式文艺的功能导向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意娜]口头诗学当代意义的再认识
·[朱冠楠]涉农非遗的民俗生态位辨析·[张宏赡 栾莺]白俄罗斯伊万·库帕拉节田野调查手记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王渭清 赵磊]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与共济
·[王威]新媒体语境口头传统的新生性发展·[王加华]中国古代农耕图像研究的理念与方法
·[王二杰]连云港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民俗意蕴·[宋双意]河口瑶族服饰调查研究
·[吕涛宇 易谦柳]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代表性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存在现状调查研究调研报告·[吕树明]后土冥神与传统丧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