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述史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口述史

[姚力]我国口述史学的困境与前景
  作者:姚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3-07 | 点击数:16764
 

  目前,在我国口述史属于史学,包括史料、研究方法和分支学科三层含义。当然,强调口述史的史学定位并不排斥其他学科对口述史的使用和研究,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有了明确的名分,才可能顾及其他。正如美国口述史学今天已经突破了史学范畴,不但几乎每所大学都根据自己的特色开设了口述史课程,而且口述史学研究的范围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美国口述史协会前会长唐诺·里齐(Donald A. Ritchie)的著作《大家来做口述历史》的标题正体现了这种状况。但就今天我国口述史学的实际情况来说,明确口述史的学科属性是它获得“合法”地位,名正言顺争得发展条件的大问题。

  尽管口述史学日趋被大多数学者所重视,但传统史学对口述史料的轻视倾向,加之口述史源于记忆、主观性较强、不够稳定等特点,使人们对口述史仍存有疑惑、误解和偏见,这是我国口述史学发展的又一困境。人们对口述史的责难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来源于人们记忆的口述史是否可靠?这些记忆常常是在事过几年,甚至几十年后被重新唤起。在回忆和讲述中,势必会存在一些问题,如出于某种原因回忆者有意歪曲事实;由于记忆的遗忘,使口述不够准确、全面;或者受后来经历的影响,回忆中渗入了很多感情因素等等。而讲述的流动和不稳定性等问题更增添了人们对口述史的怀疑。例如:《当代中国史研究》最近一期刊登了谢静宜的来信,对吴德在回忆录中说:“主席说‘江青是个大女流氓’”一事给予纠正。我们在承认口述史存在不足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文字史料同样参杂了主观因素,不能顾此失彼、因噎废食,一笔勾销口述史的价值和意义。口述史的这些特点也对口述史学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对研究对象有深入的了解,还要有扎实的史学功底和良好的史学修养,这样才能去伪存真,写出信史。

  第二,口述史是否需要文献?是否“有言必录”就算完成了口述史?这一问题的提出正反映了目前口述史书籍良莠不齐的状况。对此著名口述史家唐德刚给予了很好的回答,他说:“我替胡适之先生写口述历史,胡先生的口述只占百分之五十,另百分之五十要我自己找材料加以印证补充。写‘李宗仁口述历史’,更麻烦,因为李先生是军人,他连写封信都要秘书,口述时也随便讲讲,我必须细心的找资料去编、去写、去考证,不明白的还要回头和他再商讨”。[8]可见,相关文献的补充与互证对口述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史学范畴的口述史共通的方法,是它与其他学科的口述史的重要区别之处。

  第三,口述史是否以揭秘为主题?目前出版的很多口述史以大揭秘为噱头,大肆炒作领袖人物的私生活、反右派斗争的恩怨情仇、“文化大革命”的凄惨往事,似乎只有共和国历史上的曲折和失误才是口述史的重点,以至于人们将口述史与野史密闻相等同。这种对口述史的误解和误导,不但违背了历史给人以知识和智慧,服务于民族和国家大义的基本原则,也使口述史变成了商业赢利的工具和别有用心人的枪口。

  以上对我国口述史学发展困境的三点分析,仅仅是从大处着眼提出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此外,如经费、组织、人员等困难也是口述史学发展尚待解决的难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前途,恰恰相反,我国口述史学是大有作为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当代中国研究所网站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刘铁梁:现代人的乡土情结
下一条: ·[访谈]口述历史能否给予“历史的真实”?
   相关链接
·[王丹]舞蹈口述史的理论构塑与应用价值研究·[田小旭]数字时代口头传统影像志
·[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石满妮 李澈]多面“变婆”与恐怖生产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人物访谈 ‖ 这位老师有点“潮”——朝戈金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在口头文学中感受故事的语词如何流淌
·[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肖志鹏]口述史理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语言范式研究·[王威]口头传统演述在新媒体中的互动实践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苏明奎]运河文化遗产的生活化传承:北运河流域民间花会的历史记忆与地方实践
·[宋赫]程式传统:曲艺艺术的审美特征·[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
·[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朝戈金]口头传统对于人类文明赓续的意义
·民间叙事研究经典系列讲座 | 朝戈金教授讲授“口头传统与口头诗学”·[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