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刘魁立]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北方的史诗歌手和故事讲述人
  作者:刘魁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3-07 | 点击数:6745
 

 

内容提要:19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北方,是“上帝赐予”俄罗斯民俗学者、搜集者用来与史诗歌手和故事讲述人之间有效开展工作的活动场所。经过民俗学者多年的努力,民间口头创作及其大量的表演者赢得了自己应有的位置。关于史事歌的典型惯用语句观点,不仅有助于揭示史诗歌手表演技巧的秘密,阐明史诗歌手共同的个性特征及其作品的诗学特征,同时它又为阐明固定体裁诗歌的区别性特征及其历史过程提供了一把钥匙。

关键词:史诗歌手 故事讲述人 表演 典型惯用语句 程式

(本文载于《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1期 )

 

阅读全文请下载CAJ附件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网 2008-04-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万建中]对民间故事中禁忌主题的功能主义理解
下一条: ·[杨义]口头传统研究与“重绘中国文学地图”
   相关链接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
·[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苏培]“共时的”综合表演:口头史诗歌手演述的审美创造
·[任梦洁]山东快书口头特征与当下表演生态研究·[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洁]丧葬仪式的音声与秩序空间构建
·[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纪秋悦 李丰]空间视域下的洮州花儿:基于临潭县洮州花儿的田野调查
·[葛颖娅]非遗表演中的身体展演研究·[陈奕利]从表演理论研究大足宝顶架香巡游
·[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
·[姚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任亚丽]舞蹈表演在情感与形式之间的表达
·[凌崎 葛婷]文献·形态·结构:鄂西北孝歌唱本研究举隅·[李雨露 沈昕]乡风文明建设背景下非遗文化场域空间生产的实践研究
·[高洁]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表演艺术类遗产调查报告·[张士闪]节日戏曲表演的乡土生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