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学者评介

首页民俗学文库学者评介

[沈建东]永不消失的追寻
——对金煦先生民间文化领域贡献的述评
  作者:沈建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7 | 点击数:8366
 
无论在民间文学还是民俗学事业中,金煦先生最大的特点在于始终把深入民间、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一切工作的起点和基础。比如关于长篇叙事吴歌《五姑娘》的发现和整理,就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期,金煦、马汉民、张舫澜等几位苏州民间文艺工作者经过长期实地田野采风后,发现《五姑娘》是一部流传在江浙交界分湖地区的有百年历史的民间叙事长歌,许多优秀歌手有非凡的结构故事和叙事能力。金煦感到责任重大,抢救和保护这份优秀的口头文化遗产刻不容缓,他曾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五姑娘记——忆陆阿妹》、《知了的绝唱》、《春雪》、《分湖边浪新事多——听歌漫记》、《酒醉永根》、《拜花幡》、《山歌能手徐阿文》、《陆瑞英的几首山歌》等一系列纪念著名歌手的文章。他为他们生活的困苦而担心,他为他们满腹珠玑的山歌未能完全记录下来而遗憾。金煦先生始终认为,若不真心实意地和歌手交朋友,你的记录就有可能不完整、有缺憾。在采录长篇叙事吴歌《五姑娘》的过程中,陆阿妹始终不肯唱完长歌的结尾部分,后来陆阿妹和采风人员成了好朋友,才终于将《五姑娘》的结尾部分唱了出来。在民俗方面,苏州民俗博物馆获得成功后,金煦先生并未停歇。在苏州传统的虎丘庙会、轧神仙庙会、中秋虎丘曲会,乃至苏州的大街小巷、石库门里的寻常人家,都有金煦先生采风的身影。不仅如此,他还孜孜不倦地撰写各种介绍苏州风俗的文章,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苏州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引导民众摈弃民间信仰上的迷信色彩,树立“尊重民间信仰,破除封建迷信”的观念。
1993年退休后,金煦先生摆脱了一些行政事务,将精力更多地聚集在民间文化的搜集、整理、编选和研究上。他一辈子的心愿就是要为吴歌做一些集成性的工作,但是限于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始终难以如愿。进入新世纪之后,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出现了,由于苏州将在2004年承办世界遗产大会,文化部门对本土文化遗产给予了空前热切的关心,并主动约请他主持整理出版一系列的地方民间文学书籍。金煦先生不顾年逾古稀,以超常的热情投入其中。他说:“所有的有关吴歌的资料,我是一个字也舍不得丢掉,为保有和传播这些吴歌资料,我奔走、我呼吁,也曾困惑,也曾失望,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这些我视为珍宝的资料,等我死了,也许会被当做烂纸烧掉……我是做梦都会惊醒!”这些话语充分表露出一个老民间文艺工作者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在2002年到2004年短短的时间里,金煦先生主编出版了一系列吴歌专集、专著,实现了他“人生在世,承上启下,总要给后代留点东西”的心愿。为了让吴歌走向世界,金煦和汪榕培合作,在几千首吴歌中精心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吴歌译成英文,出版了第一本吴歌英文作品集——《吴歌精华》,作为献给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一份厚礼赠送给中外嘉宾。同时,金煦先生又马不停蹄地作为执行主编,主持了《中国·白茆山歌集》、《中国·芦墟山歌集》的编选,特别是对一百多万字《吴歌遗产集粹》的编选,集中体现了金煦先生几十年搜集和研究吴歌的学术修养和研究心得。本书不但对古今吴歌最精粹的部分作了详细的介绍,还对每一部分吴歌特别是长篇叙事吴歌作了梳理考辨和学术评估,尤其可贵的是每一篇长篇叙事吴歌后面都附有采集搜集者的专题采风调查报告和演唱歌手的小传,为有志于研究吴歌者提供了难得的参考资料。金煦先生的另一本力作《吴歌论坛》,汇选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吴歌研究的论文,虽然金煦先生没有看到付梓出版,但书的整个框架和稿件编选都是他制定的方针。这本书汇集了我国吴歌研究专家学者对吴歌最精彩的考辨和论述。金煦先生按照“史论”、“正名”、“吴文化与吴歌”、“长篇叙事”、“吴歌的发现和研究”、“吴歌的特色”、“吴歌音乐”、“吴歌情爱论”、“歌手吴歌调研”、”吴歌和戏曲”、“杂曲”、“吴歌展望”十二部分分类编选,全面系统地体现吴歌理论研究的成果和价值。金煦在序言中说,编纂这本论文集,“可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正像我们的先辈一样,为后人搭桥铺路,让吴歌的艺术生命得以永存”。
这些工作都是泽被后世的大功德。但是,他的负荷太巨大了,尤其对于一个将近80岁的人来说,几乎是一件近乎奇迹的事。他在2004年7月的一篇文章里这么写道:“我虽然几近累垮了,但心情无比愉快。当中央电视台、苏州电视台邀我在银屏上滔滔不绝地讲解介绍吴歌时,镜头里那个精神焕发、白发苍苍的老者,竟然是我,我都不敢相信了。吴歌终于不致被淹没,为世人所重视,我们的大半生的积累,几十年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人生的价值和命运就这样和世遗会的召开,紧紧地连在一起了。”
然而他终于累垮了,还没有将手头的事情都做完,就被迫撒手了。很多人都扼腕叹息,认为他完全是被这事业累死的,不过聊以宽慰的是,大家也都相信,他临行前真的“心情无比愉快”。更值得欣慰的是,他半辈子为之呕心沥血的吴歌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濒危的吴歌已开始启动传承与保护工作。
本文原刊于《民间文化论坛》2006年第1期,注释请参见纸媒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关凯]社会学家怎样看待群体事件发生的原因
下一条: ·张竞生的书和写张竞生的书
   相关链接
·[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在山西太原成功举办
·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 年年会会议手册·“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第十九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第二十一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三季)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 年年会议程·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会通知(第2号)
·“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第二十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二季)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第十八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征文启事
·[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
·《民间文化论坛》:2022年第3期目录·“第十七届民间文化青年论坛奖”获奖论文及作者名单
·[陈连山]从“天雨粟,鬼夜哭”到敬惜字纸·[高丙中]从封建迷信到文化遗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