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就交织着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冲突,自夏禹之后,华夏族以居中原之势不断吸收同化周边各方国和各民族。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形态开始形成,既为日后中国形成多民族的统一集权国家奠定了基石,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由中国中心区域向四周发散扩张的趋势和过程。在这个趋势与过程中,形成了历朝历代的中国版图和疆域,并奠定了现当代中国领土的基础。因此,中国今天有着如此广袤的土地和辽阔的疆域,都是历史上以华夏(汉)族为核心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开发的结果,这份基业是中国历史上各时代疆域和版图不断变迁的最终定型。
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中国疆域变迁的历史,就不可能正确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因此,了解这个范围有多大,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于我们掌握历史的基本事实和概念是必不可少的。
秦汉时代:统一王朝疆域的形成与演变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汉共历时400年(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这一时期以汉族为中心的中原王朝疆域规模基本奠定。因此这一时期的疆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秦统一前的几年里,通过征伐战争即拥有了中原大部分地区和原楚地大部分地区。公元前214年,秦发兵50万征百越,征服了越族,置桂林、南海、象郡3郡,将两广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在此前一年秦将蒙恬兵击匈奴,取河南地又置九原郡,将匈奴势力逐至阴山以北,正式将河套地区纳入版图。与此同时,还将战国时秦、赵、燕长城重新修缮和连接,形成“起临洮至辽东,延柔万余里”的秦长城。在南方,征伐越人时还开凿了连通长江与珠江的灵渠,并将政治势力深入到云贵的五尺道。于是一个历史上空前的也是第一个地理上大一统的国家——秦帝国形成了,“它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逾五岭到琼岛,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面积为500万平方公里。
图1:西汉版图与疆域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咸阳,强大的秦帝国由于长期施行暴政终于湮没在农民战争的洪流中。4年后刘邦打败项羽即皇帝位,称高祖建立汉王朝。
到西汉武帝时期,由于国家经过汉初以来长期的休养生息,国力增强,开始不断向外扩张领土,使汉代的疆土达到了空前的辽阔。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北方疆域的开拓。公元前127年,汉将卫青出击匈奴,不仅收复了陇西、北地、上郡北,还收复了河南地,置朔方、五原二郡。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在此时恢复。北疆又推至河套、阴山以北。公元前119年,汉将卫青、霍去病率重兵出击匈奴,追至狼居胥山,匈奴远遁,从此“漠南无王庭”。
(2) 西北河西四郡的设置。公元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王、休屠王,前者杀后者降汉,以其地置酒泉郡。以后几十年里陆续分置张掖、敦煌、武威3郡,合称河西4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将河西走廊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的疆土之内。
(3)南方疆土的扩展。公元前110年,汉灭闽越。此前一年平南越置南海9郡,又在今海南岛上设二郡。范围包括了今广东、广西、海南3省和越南北部。
(4)西南7郡的设置。公元前135年至公元前110年间,汉军进入西南,先后又设置了犍为、牂牁、益州等7郡。西南边陲已达云南哀牢山一线。
(5)东北乐浪4郡的设置。公元前108年,汉军灭卫氏朝鲜,置乐浪4郡,将东北疆界推至日本海,南抵韩国汉城(今首尔)一带。
(6)西域都护府的设置。中国典籍中西域指今中国新疆地区。经过武帝以来的汉匈战争,匈奴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对西域各国的控制逐渐丧失。张骞通西域后,西汉中央政府的势力渐入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始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其管辖范围大致包括了今新疆大部地区和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乌孙、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等。
通过以上6方面,可见西汉武帝时代中国的疆域版图已空前辽阔:东抵日本海、黄海,东暨朝鲜半岛中部,北逾阴山,西至中亚,西南至今滇西,南至越南北部和南海。
图1反映了西汉鼎盛时期中国的广阔疆域。
西汉末年,随着国势的衰微,版图也大为缩小。公元48年呼韩邪单于降汉后,东汉政府才恢复了对北方各郡的统治。
另外,在整个秦汉时期,中原王朝周边民族中以匈奴最为强大。匈奴是游牧民族,约于公元前3世纪兴起于中国的大漠南北。鼎盛时期势力包有东尽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湖、南达战国长城的广大地区,在中国北部以漠北鄂尔浑河为中心建立了强大的民族政权。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东汉。公元91年,北匈奴向西远遁。
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400年间,是中国疆域基本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战国以来的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农耕区已统一在一个政权之下。这一时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基本沿长城一线为界线,之间出现过大规模的冲突与战争,也有过较长时间的和平交往。在西汉鼎盛时期,中国版图总面积已达700余万平方公里。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2-13 【本文责编:思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