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中国实践

首页民俗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实践

非遗大展现场:传承民间手工技艺
——200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系列活动报道一
  作者:俞灵 吴艳 贾兴鹏 马衣努·沙那提别克 付黎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3 | 点击数:18136
 

郎志丽

  塑作

  北京面人郎

  展演人:郎志丽(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

   对于面人,很多人并不陌生,但是在拳头大的葫芦里装下水浒一百单八将,这样的作品却鲜有人见,而这正是郎志丽的得意之作。郎志丽是满族镶红旗钮钴禄氏后裔、北京郎派面塑艺术的创始人郎绍安之女。她五六岁便开始师从其父,尽得其真传实授,多年来使这门技艺融会了雕塑、绘画、造型等多门艺术的精髓,作品得到国内外人士的广泛好评。

  郎志丽现在有3个徒弟,都是将面塑当做业余爱好。从前也有过一些专门从事面塑的徒弟,但是迫于生计都陆续转行了,只有她依旧坚守着:“我这次来就是为了宣传面塑艺术,告诉大家北京面人郎后继有人。”目前,郎志丽正在筹划出一本关于面塑艺术的书,详细地介绍“郎氏面塑”,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了解满族的面塑工艺。 

 

  

关云德
剪纸

  吉林长白山满族剪纸

  展演人:关云德(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这是一张摆满了剪纸的展台,白色的台面衬得剪纸更加鲜艳、喜庆。

  关云德是满族,从小就爱上了剪纸这门“手艺”,他说:“原来人们总认为剪纸是大姑娘的事儿,男人不学。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思想解放了,我喜欢这个,就开始跟着母亲学艺。现在我的儿子、孙子都跟我学剪纸,他们剪得也不错。”说起儿孙,老关面露欣慰的笑容。

  满族传统文化是老关剪纸的主要素材,例如萨满文化中的女神形象、满族的图腾形象。老关说,他热爱满族传统文化,希望满族的传统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 

 

杨丽莎(右) 王阿扁(左)

  印染

  贵州苗族蜡染技艺

   展演人:杨丽莎(右) 王阿扁(左) 

  贵州苗族蜡染技艺展台前,身着蜡染服饰的苗族姑娘正认真地蘸着蜡汁在一块布上画着花鸟图案,她就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之一——杨丽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画这些,都是我们的奶奶、奶奶的奶奶……一代代传给我们的。”杨丽莎认为蜡染技艺是苗族姑娘特有的天赋,是与生俱来的。目前,当地的蜡染仍然属于苗族姑娘们代代相传的技艺。旁边的王阿扁是她的嫂子,曾经去过香港表演蜡染技艺。现在她们有自己的专卖店,出售各种蜡染服饰,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当问到此行最大的愿望的时候,杨丽莎说:“这次能来首都表演,我们觉得很高兴,很荣幸。最希望能让大家都知道我们苗族的文化,人们能认可我们,还想发展我们苗族的文化。”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2-1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文化报]盘点2008:“非遗”保护
下一条: ·非遗大展现场:彰显民族独特气质
   相关链接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徐子清]从黔东南到佛山:来粤务工侗戏艺人群体的异地传承与保护研究
·[温小兴 陈珊]文化抗争、宗族建构与红色文化传承:瑞金谢氏护祠事件的个案研究·[王鹏飞]双面关公:论数字化时代下的非遗再生产
·[孟媛媛]礼让文化传承视域下的“六尺巷传说”景观叙事研究·[梅联华]浅析非遗手工技艺文化空间的依托
·[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邮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承与创新交融论坛举办
·[张洁]体验式传承与具身化技艺·[徐文柏琪]青白瓷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檀力]关于安徽“长丰剪纸”非遗文化项目入驻朱巷镇文创园可行性计划
·[石国伟 樊颜军]新媒体视角下临县伞头秧歌的活态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卢朝阳]民俗学研究的“地方化”探讨
·[丁海昕]茶与女性:唐朝茶文化中的隐喻与文化传承·[白玉帅]桃林坪花脸社火的文化传承、艺术特征与功能主义研究
·[张焱 陶丹丹]比较艺术学视野下桦树皮手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研究·[关伟铭]同源异脉:澳门鱼行醉龙节的民俗特征
·[柴书毓]现代公厕景观叙事中的楹联文化传承研究·[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