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叶涛]信仰、仪式与乡民的日常生活
——井塘村的香社组织与民间信仰活动述论
  作者:叶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2 | 点击数:33165
 

3) 求愿与还愿

    求愿和还愿活动是当社的重要内容。村民们来向神灵求愿的内容非常广泛,用社友们自己的话说:现在没有求吃穿的了。一般不是求儿子,就是求媳妇。但是最多的是求平安,只要一家人平平安安就心满意足了。社友祈求的内容大多写在自己带来的钱粮(即烧纸黄裱纸)上,也有专门请人书写文书的。

    求子的多为婆婆带着年青媳妇一起来,求子者在自己带来的烧纸外边再包以红纸,还要用红线拴上枣和花生。也有娘家是井塘村而由村里人代嫁出去的媳妇求子的(多为娘代女儿),如:山东省青州市五里镇南闫家峪村信女吴美菊善男闫大,为求一聪明男孩特请玉皇大帝老子爷恩赐 保人张春云、吴兆银

    求媳妇的比较多,求媳妇多是母亲瞒着儿子来的。求媳妇者在自带的烧纸外面再包以红纸,然后在上边贴一个大红的双喜字。

    四季社接社时,有很多老人前来烧香是为了给孩子拿课程。有的小孩由于生病,请有神的人看,就叫拿课程,一拿需要连续三年,三年满了就写个文书,发给老母。孩子是什么时候生的就在哪个老母名下。如果是春季生的就是观音老母名下,如果是夏季生的就是清凉老母名下,依此类推。在文书上会写山东省青州市五里镇井塘村信女吴广银之女丽丽,在春季老母名下拿秋季课程。如果三年拿满就会写山东省青州市五里镇井塘村信女吴广银之女丽丽,在春季老母名下拿课程三年已满。

    如果家里有在外边开车的人,就会在当社时写给车头老爷,如:山东省青州市五里镇井塘村信女吴广平之子在青岛开车,拜请路神、车头老爷保佑一路平安

    还有的是给孩子求上学的,如:山东省青州市五里镇井塘村信女吴广银之女丽丽,在青州市五里镇中学初一上学,拜请至圣先师孔圣人名下,求学业有成

    还愿仪式有一个具体的例子。发起玉皇社的吴贵兴家夫妇没有子女,收养的养女吴兆银招本村吴景昌为婿,吴兆银夫妇又只生育了三个女儿,依旧没有男孩。吴兆银吴景昌夫妇的大女儿吴海霞1980年出生,2003年招昌乐人姬忠坤为上门女婿,2004年农历六月底,吴海霞夫妇生了一个儿子,这对于三代无子的一家人真是大喜事,到八月份孩子满两个月了。因此,2004年农历九月初一玉皇社当社的时候,吴兆银一家就特别予以重视。这次当社就在吴兆银家里举行。为了答谢神恩,吴兆银特意做了两件挂里子的袍,给老子爷做了一件蓝色的袍,给玉皇大帝做了一件黄色的袍。如果是平常的当社很少有社友做袍,除非有特别的事情。

为了特别感谢神灵给吴兆银家添了一个孙子,在当天临近中午的时候就发了袍和喜钱(发钱粮通常是在下午)。袍在升(即烧掉)以前在两个肩膀处撑上一根用钱粮缠的高梁杆,目的是像人穿上一样好看一些。还请村里的退休教师孙全道写的答谢神灵文书。文书在升以前由孙全道向神灵诵读,文书全文抄录如下:

  

                        答谢神恩文疏

    谨具疏人系山东省青州市五里镇井塘村信女吴兆银弟子吴景昌系子姬忠坤命媳吴海霞,为感谢玉皇大帝老子爷亲赐一聪明学生,今乘良辰吉日佛堂敬备一炉信香、茶酒,供献荤素两席,金银宝锞若干,奉献给玉皇大帝锦袍一袭,奉献老子爷锦袍一袭。恳祈默佑年年身体康泰,四季出入平安,疾病不生,灾星不临,福星永照,大事化小小事化无,化坎坷为平坦。               

                          公元二零零四年岁次甲申九月初一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2009-02-04 22:38:00

上一条: ·[刘大先]日常生活的诗人:《刀郎乐人》(纪录片)
下一条: ·[艾米·加金-施瓦兹]考古学与民俗学中的物质文化、仪式和日常生活
   相关链接
·[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
·[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唐植君]中日兄妹神婚仪式中的“柱”
·[石子萱]高塔上的长发新娘·[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刘朴淳]塑造圣神:三一教庆赞仪式研究·[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
·[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
·[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李明洁]瑶族“追魂”与“赎魂”仪式的调查报告
·[李梦]功能弥合:宝卷的叙事与仪式·[李洁]丧葬仪式的音声与秩序空间构建
·[李佳南]漳溪畲族乡蓝大将军出巡仪式探赜·[房晓燕]婚礼仪式情境下的阶序性亲属关系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