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叶涛]信仰、仪式与乡民的日常生活
——井塘村的香社组织与民间信仰活动述论
  作者:叶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2 | 点击数:33170
 

 

 

3、香社组织结构与管理

    自从20038月我们对井塘村的香社组织进行第一次调查开始,到20058月总共进行了六次调查,在香社活动中我们所见到的几乎全是女性村民。对此,我们不能只从表面上把这些香社组织简单归属为女性组织。当我们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时,就会发现,实际上,井塘村的香社是一个全村性的民间信仰活动,其组织结构和管理中都体现出这一特点。

    华北地区乡村社会中,香社的组织者有多种称呼,或称为领袖,或称为社首香头会首等。在我们见到的玉皇社1995年农历八月初一书写的一份供单上,玉皇社有三个领袖人:孙全宝、吴稳兴、吴庆禄(其中孙全宝是村委会主任)。值得注意的是,这份供单上的69人全部为男性。我们还看到玉皇社2003年农历八月初一的收支帐单,其中的社友名单全部为女性。对于这种现象还有待于我们去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四季社的负责人称为社首,我们从四季社1994年的一把万民伞上,可以窥见其组织形式,万民伞的题记为:盖闻:木本水源古之定理,事有始终人之常情。本村成立四季社以来已有数十年之久,社友共议装备彩伞一把,以为承先启后留作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荷月落款为:社首:吴门:张子英、张美芳、张修真、吴广云、赵桂芹、姜兴兰、王开兰 孙门:陈秀英 井塘村。以下是社友61人的名字(全部为女性)。这把彩伞有一个伞盖,从上边到下边垂下一条条彩色的布条,每一个布条上写着一行字,比如:蓝色的布条上有毛笔写的社友:吴门:孙孝美 井塘村。除名单或文字上出现的香社负责人以外,香社活动的实际操办者则为:鞍子口西四季社由孙全兰和吴秀花负责,鞍子东四季社由孙全香负责。玉皇社由吴兆银负责。

    玉皇社的组织结构和活动方式几乎完全照搬四季社,所不同的主要是活动的日期有差别。四季社每年的四个日子(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举行接季活动。活动的地点在村民的家中。一般来说,村民若有新盖房屋的,其家中就会把老母请过去(即把神轴拿回家)举行接季活动,接季活动可以接一次,也可以连续接三次。一家接过后,另一家再接着请过去继续进行。玉皇社的活动主要在吴兆银家里举行。如果有愿意在自己家里接的,也可以把玉皇轴子拿去。吴兆银自己说:在临朐到现在还是坚持一月接一次玉皇。当时请回来的时候,老年人也很少,我妈不去地里干活,一个月一次自己收拾,农忙的时候来的人很少,拿着钱粮来烧完就走。现在因为都比较忙,每月一次比较频繁,有时候两、三个月才接一次玉皇。现在正准备改为一年四次,分别是三月、六月、十月、腊月。

    四季社和玉皇社都有专门的账本和专门的记帐人。香社一次每人只收五毛钱。收钱主要是用来买布做号布,或者买香、钱粮等公用的东西。作为社友在账上有名字就等于是在香社挂号了。四季社每两个闰月年收一次钱,发一次号布。有了号布才算是社友。四季社两边的社友大约有100人。闰月年发号布,是因为村民认为闰月是天增的岁数,可以长寿。以前当社的时候,都要把号布挂在身上,现在都不讲究了。

    号布是社友在社的标志。号布的格式如下:社友 玉皇大帝(或老子爷无生老母)案前挂号人 信女 某门某某某 公元某年某月某日 合社同具

    参加四季社和玉皇社的社友各有一百多人,其中多数是重复的,即:他们既可以是四季社的社友,同时也可以是玉皇社的社友。社友并不局限在井塘村,周边村庄的村民也可以成为香社的社友,上引玉皇社的万民伞题记落款中,就有井塘周边21个村庄的署名,大体上可以反映出该香社活动的地域范围。有时参加活动的人员也会大大超出社友的总人数,据玉皇社的社友讲, 有一年六月初一当社的时候,竟然来了260多人,那一天还下着大雨,周边下院、张家峪、石皋等村都有人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雅俗簃——叶涛的博客 2009-02-04 22:38:00

上一条: ·[刘大先]日常生活的诗人:《刀郎乐人》(纪录片)
下一条: ·[艾米·加金-施瓦兹]考古学与民俗学中的物质文化、仪式和日常生活
   相关链接
·[左怡兵]故事演述与仪式实践:《西游记》故事版块的聚合动力·[张淇源]作为数字表演的送王船:仪式的媒介化与视觉语法机制
·[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
·[于晓雨]岱顶碧霞祠庙会活动调查报告·[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王媖娴 常秩豪]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的纠纷调解·[唐植君]中日兄妹神婚仪式中的“柱”
·[石子萱]高塔上的长发新娘·[柳玥]峨山彝族火把节仪式中的性别分工及性别关系
·[刘朴淳]塑造圣神:三一教庆赞仪式研究·[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
·[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
·[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李明洁]瑶族“追魂”与“赎魂”仪式的调查报告
·[李梦]功能弥合:宝卷的叙事与仪式·[李洁]丧葬仪式的音声与秩序空间构建
·[李佳南]漳溪畲族乡蓝大将军出巡仪式探赜·[房晓燕]婚礼仪式情境下的阶序性亲属关系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