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叶舒宪]后现代的神话观
——《神话简史》中译本序
  作者:叶舒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8 | 点击数:11167
 

 

        以“简史”的形式,将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给予提纲挈领地概括表述,让非专业人士能够通过不大的篇幅和不太艰涩深奥的语言,把握到该学科新知识在当今进展的大致方向,并且能够得其精华,这是如今学术界和出版界联手尝试的一种普及学术的很有效的方式。像霍金的《时间简史》这样深入浅出的小书,问世以来不胫而走,好评如潮,已经给作者和出版者带来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和盛誉。2005年在国际出版界空前合作的“重述神话”运动中刚刚涌现出来的这本《神话简史》,看起来也是出手不凡的。
    作者卡伦•阿姆斯特朗虽然不像霍金那样声名远播,却也是非常具有个人特色和行文魅力的大手笔,绝非书斋里的一般“腐儒”所能够比拟。她有亲身从事宗教修行七年之久的修道院经历,尔后再进入素有学术圣殿之称的牛津大学攻读深造,在神话学和比较宗教学方面积累丰厚,又兼有后现代的跨学科通识。阿姆斯特朗不仅能将书本知识融会贯通,还能以修道者的特殊悟性,参破世俗学术的表层外壳,直指那学统背后世代传承下来的神圣的体验和灵性境界。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如果我们不想总是以外行的眼光看神话,那么就请先看作者关于神话的一种“内行式”的理解吧:

        在一种纯粹世俗的背景中,是永远也不能够接近神话的。唯有在日常生活领域之外的崇拜仪式的背景中才能理解神话。我们必须把神话体会为个性转变的过程之一部分。(第七章)   

        如此的卓见,必然给那些习惯于把神话当作一般文学对象的常规学者带来不小的震动。神话的功能和数万年以前就在阿尔塔米拉的洞穴中开始的启蒙仪式一样,在于一种转变性的能量,它强大到足以改变我们自己,可以把我们的人格从一个阶段转到另一个阶段。虽然自20世纪初期的文化人类学家中神话-仪式学派(又称剑桥学派)早就开始强调神话与仪式的内在联系,但是对神话的如下判断是没有宗教情怀和修道高峰体验的学人无论如何也说不出来的:

    我们已经看到,神话是一种艺术形式。每一件有力的艺术作品都能够直接进入到我们的存在之中,并且永久地改变着我们的存在。英国批评家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认为,艺术就像某些种类的宗教的和形而上的体验那样,是对人类经验的最具有“渗透性”、转换性的感召力之所在。它是一种闯入性的、侵犯性的冒失行为,它要“质询我们生存的最后一些隐私”;它还是一种天使报喜(an Aununciation),“直接穿透我们小心翼翼的生存之小屋”。使生存的小屋不再像从前那样适于以该种方式居住。它还是一种超验性的相遇,它实际上要告诉我们的是:“改变你的生命”。(第七章)

    一种超验性的体验从来就是人类经验的一部分。我们寻求心醉神迷的那一时刻,那时我们的内心深受触动,并且在一时间超越我们自身而飞升起来。宗教曾是获得心醉神迷狂喜状态的一个最传统的方式,但是如果人们在神庙、圣殿或教堂或修道院中不再能发现它,那么就会到别处去寻找它:在艺术、音乐、诗歌、摇滚、舞蹈、毒品、性或体育运动中去寻找。(第一章)

        由此看来,《神话简史》的突出特色就主要来源于作者不同于一般学者的人格和经历所能给她带来的洞察力。我想,在读了《神话简史》之后,人们的第一印象也许就是:作者的宗教体验的悟性给学术文字带来的这种召唤性之空灵效果。而这种举重若轻的空灵,却绝不是多如牛毛的被本专业知识所束缚的纯粹学院派人士所能够轻易达到的。
        乍一听《神话简史》这个书名,一般人会有疑问就是,神话这样偏重在上古时代的人文对象,怎样才能够以历史疏理的方式做出纵向的陈述呢?纷纭万变的世界各国神话,又是怎样获得横向联系的逻辑表现之纽带的呢?在刚刚拿到这部书的时候,翻译者本人也是带着这样的疑问而着手工作的。
         翻翻本书的目录,或许前一个疑问马上就可以打消大半。阿姆斯特朗给人类神话发展演变的历史做出了六个阶段的时代划分,即:

    旧石器时代:猎人的神话(公元前2万年至公元前8000年)
    新石器时代:农人的神话(公元前8000—4000年)
    早期文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800年)
    轴心时代(公元前800—公元200年)
    后轴心时代(公元200—1500年)
    西方大变革期(公元1500-2000)

        显而易见,作者借用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关于“轴心时代”的观点,特别强调了那个文明与思想成就最为辉煌的时代在整个世界史上的巨大影响作用。在她看来,从物质方面看,今天的我们确实变得复杂精细多了。但是我们在精神方面却没有比轴心时代有什么进步。由于对神话因素的压制,我们甚至还退步了。此外,把轴心时代之前再划分为三个时代的做法;以及关于旧石器时代神话的专章处理;把狩猎和农耕的活动都看成早期人类的神圣活动,提出在石器时代人类的观念中并没有什么世俗的事情;在新石器时代的农业神话里,认识到耕作必然伴随着暴力,因为食物的生产只有通过同死亡与毁灭的展开持续的战斗才可完成,由此引出死而复生的信仰和神话,等等。凡此种种,都是《神话简史》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学术亮点。即使是研究神话学的专家们,恐怕也没有见过哪部书这样确凿地给出过公元前2万年至公元前8000年间这一万二千年的神话史线索吧?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学网

上一条: ·[李公明]在传统的社会学路径……之外
下一条: ·[耿占春]没有神话的仪式
   相关链接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李鹏]文字文明的溯源: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的神话学阐释思考·[周福岩]民俗/民间文化的伦理理性: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文化政治之间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苏永前]神话的理论化与理论的神话化
·[张多]元宇宙:数字时代的宇宙观及其神话学批评·[陈连山]从神话学立场论夏朝的存在
·[谭佳]悖论式嫁接:比较神话学在晚清的出现·[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
·[于玉蓉]连续与独特:“中”之源流的神话学探赜·中国民俗学会唁函:深切缅怀李子贤教授
·讣告:沉痛悼念李子贤先生·[杨利慧]“朝向当下”的神话学论纲: 路径、视角与方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