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平行学科

首页民俗学文库平行学科

[刘旭]底层能否摆脱被表述的命运
  作者:刘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08 | 点击数:13455
 
 
注释:
(1)由于“底层”到目前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本文借助社会学上的标准,主要吸收了中国一些社会研究者的最新成果。在职业类别的基础上,依据对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三种资源的占有程度,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划分。底层很少或基本不占有上述三种资源,其主体构成实际上就是工人和农民,他们的主要特征就是:政治上基本无行政权力;经济上一般仅能维持生存,至多保持“温饱”;文化上受教育机会少,文化水平低,缺乏表达自己的能力。
(2) “他者”,英文为the other,或译为“异己”,开始有理论意义始自弗洛伊德,最早它是心理学的概念,“他者”指儿童有自我意识之前不知镜中的是自己,将之视为“他者”,有了自我意识之后才知道镜中是自己,弗洛伊德的“镜像理论”是说人们要确定自我就要确定他者。福柯在《文明与癫狂》中也使用“他者”一词,福柯认为,文明为了建立秩序,将异己如疯子称为“他者”,后来的《性经验史》等亦是福柯致力于阐述他者如何被表述的努力。
(3)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以非官方的实地调查采访的方式真实地反映了1990年代末中国的农村现实。
(4)“老威”是2001出版的廖亦武《中国底层访谈录》中的主人公。里面涉及了对工人、农民出身的杀人犯、街头艺人、落魄诗人、妓女等处于社会底部的人物的实地访谈。
 
(刘旭,学者,现居上海。曾发表论文若干。)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天涯》2004年第02期

上一条: ·[卿希泰]道教研究百年的回顾与展望
下一条: ·[唐小兵]底层话语与大陆知识分子的内部分裂
   相关链接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梁韵彦]南渡坡仙:广州祠堂壁画中的苏轼图像研究
·[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高鹏程]廖泰初的教育社会学
·[刘晓春]人的历史比学科更长久·[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林海聪]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早期社会调查与社会服务实践
·[施爱东]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与共同体意识·[刘冰倩]县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空间中集体记忆的建构
·[李敏丹 林敏霞]口头传说和表述类非遗的景观叙事转化·[康丽]公共危机时刻的学科实践与学者自觉
·[岳永逸]为了忘“缺”的记忆:社会学的民俗学·[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
·[康丽]公共危机时刻的学科实践与学者自觉·[施爱东]中国民俗学的学派、流派与门派
·[何佩雯]苗族民间叙事中的灾害母题表述研究·[岳永逸]Folklore和Folkways:中国现代民俗学演进的两种路径
·[王杰文]民俗研究的哲学根基·[周翔]山与海的想象:盘瓠神话中有关族源解释的两种表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