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周光华]尊重古人和民俗考古资料认识黄帝故里
  作者:周光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7 | 点击数:13991
 

 

  摘要:夏朝以前的传说时代是远古的华夏族起源时代,应该尊重古人及民俗考古资料,保存并探索黄帝故里的说法。天水黄帝的母亲叫附宝,新郑黄帝的母亲叫吴枢,不是同时代。四川涪江流域盐亭县、湖北宜昌地区西陵峡至远安县、河南西平县都有嫘祖民俗流传和遗存,有古籍印证,有考古遗物的发现旁证嫘祖生活的地域。三峡族群文化在距今4000年左右时与华夏文化趋向融合,这个推断是由丰厚的三峡考古成果证明的。大量的考古文物和丰厚的民俗留存,说明嫘祖与川江三峡地域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应该关注嫘祖生活在长江流域,黄帝生活在渭河流域的资料。蚩尤与黄帝大战冶铜作兵器的年代距今4500年左右,黄帝始于公元前2470年,黄帝故里在渭河流域或以西地域。

 

  改革开放,地方文化成果丰富,借文化成果开拓经济成为时代炒作的弄潮儿。哪个地方做得规模大,那位官员的政绩显赫,升官发财,更不可小嘘依次带来鲜活的经济效果,对活跃开发地方经济有助动力。

  问题是沸沸泱泱得闹腾,有多少是真实的历史文化造就的祖先故土呢?一个孙武,三家甚至五家争故里;一个老子,竟然争得不知是哪里人。让人无奈的是,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可是有谁在为炎帝争先祖的光耀呢?反而对后来的黄帝兴趣浓厚,非得把河南新郑说成是黄帝的故里,还得由国务院公布新郑是黄帝故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知道自己的祖先在哪里,这是让人快活的事。所以2008年河南省新郑大办黄帝故里祭祖活动,先后请所谓的文化名人助兴,请体育界明星助兴,请国家政府部门权贵执要人物助兴。让人不理解的是,黄帝故里在新郑,至今没有见到历史文化界、考古界专家学者科学的论证凭据,祭黄帝故里这么重大的活动,没有见到有点名气的历史学家或者是考古学家,或者是做这些研究的圈内人知道的专家学者到场助兴,这是让人迷惑的。所谓的文化名人助兴,算什么呢?只有让学界人做出评断。体育明星们助兴,只能说是得些实惠捧捧场。但是这样的捧场却带来问题,谁的祖先是从河南新郑出来的?中华族群的“百家姓”有几个是从新郑发生而来的?没有人做出回答。近几年,清华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责任专家,李学勤先生组织华夏族群的家谱姓氏的寻根探索研究,笔者有幸见到现代出版社、华艺出版社出版他主编的百卷本《中华姓氏谱》丛书,大致翻看几十个姓氏,没有来源于河南新郑的。因为这套书量大,每个姓氏一本书,小姓几个姓氏合为一书,只能是粗略翻看起源部分,所以耐着性子翻看几十个姓氏,没再继续翻下去。从我翻看过的姓氏起源地看,《中华姓氏谱》里的姓氏起源地没有来自于新郑的。可以说,黄帝族群是庞大的族群系统,百家姓源于炎黄族群的融合,几十个姓氏里没有从新郑起源的,那么庞大的黄帝族群就不是新郑为故里的族群系统。

  话还得说回来,河南的地方搜集资料认为,新郑市南面驻马店地区的西平县是“西陵平夷”的西陵县,是嫘祖故里,黄帝娶西陵嫘祖,所以黄帝故里在河南省新郑市地区,由此申报国务院批准为黄帝故里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我研究华夏族群的起源,发现古籍里,古人留下黄帝来源于西部河西走廊的记载,还可以再往西。结合考古成果研究,黄帝族群繁衍生活在黄土高原、渭河流域甘肃天水,是在渭河流域陕甘地区繁衍发展起来的族群。退一步说,至今没有直接的文物证明新郑是黄帝的故里,没有直接的文物证明西平县是嫘祖的故里。再者,距今6000年前的河南省腹地,属于黄河流荡泛滥地,众多河水流淌纵横,无法形成庞大族群稳定的生活地域,把历史上庞大的黄帝族群压缩在河南腹地狭小的地域,无法解释比黄帝族群早的炎帝族群的历史状况,有编改历史,分裂华夏族群、割断华夏族群历史的嫌疑。我这样说是有根据的,可以用事实资料来说明。

  根据古籍记载、民俗调查和考古文物遗址的综合研究,鉴于当前的研究水平,尚未达到能够说明远古华夏族群时期具体历史过程的深度;用事实资料说话,就是要尊重古人的记载,尊重民俗留存的资料,尊重考古的发现成果得出对黄帝故里的认识。为便于说明问题,作四点阐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观察 2009-02-06 15:12:09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华文]“断发文身”:一种古老的成人礼俗及其标志的遗存
下一条: ·[陈华文]民国初期的社会变革与民俗文化改造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赖晓君]情书的世界:关于晚明书信集《丰韵情书》的民俗考察
·[朱志平 靳冉]当代语境下民俗艺术价值重构与转化·[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
·[周淼]过程性视角下类民俗的生产·[郑艺星]赛博功德与电子木鱼:试述民俗事象的当代变体
·[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袁玥]传统与现代:论张亮采的民俗观
·[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
·[杨旎梵]中式恐怖游戏:电子技术下民俗的创造性运用·[杨吉然]滇西地区的村庙祭祀
·[徐梓淇]商业民俗中的物质表现与象征演变:以中式招财猫为例·[谢思岚]宋代都市笔记的民间立场及其对民俗时空的建构
·[萧放 叶玮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与有效路径探讨·[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