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民俗学家支持中国增设传统节日调整方案
  作者:记者 孙丽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12-07 | 点击数:5830
 


   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近日公布,引起社会极大反响。最引人注目的是实行七年的五一黄金周休假将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民族文化气息浓郁的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将升格为法定全民休假日。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网民赞成民族传统节日“归去来兮”。

  这次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彰显究竟有多大的价值?记者专门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汉民族学会理事田兆元教授。他认为,此次民族传统节日的大回归,将是彰显文化价值,强化文化记忆,延续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和谐的盛举。

  田兆元指出,民俗节日放假,则是中国历来的传统。唐宋时期,除了旬休,官员传统节日的放假时间长达50多天,像元日(春节)、冬至等要放假七天,上元、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也都要放假。

  田兆元认为,清明、端午、中秋、除夕这四大传统节日“归去来兮”,意义十分重大。节日民俗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方式,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标记,对于一个群体的文化传承,对于民众的团结和睦,对于社会的安定,其意义均非同寻常。

  提起节假日,绝大多数中国人会想起一年两度的“黄金周”,想起火车、飞机、公交地铁拥挤堵塞,各地知名旅游景点人山人海,商场大减价狂打折,原本美好的闲暇时光变质成了令人头疼的“鸡肋”。

  田兆元认为,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有助于恢复民族文化的美好记忆。节日有两个基本要素:传承文化价值,举行民俗仪式。文化价值和民俗仪式是水乳交融的,“如果价值体系不能成为民俗习惯,这种价值也是无法传承,也是会风流云散的”。

  五一长假,除了旅游,并没有可参与的传统习俗,拆分这个长假是完全应该的。而目前一些具有深厚文化价值与民俗活动的传统节日,又由于缺少假日的支撑,使得民俗活动受限,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比如中秋节,它有吃月饼举家团圆的习俗,晚上要赏月,还要祭月。这样的民俗仪式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敬奉自然,体悟自然与人生之理,合家团圆,珍惜生命与情感。

  在上海乃至不少江南地方,清明扫墓是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但是由于没有法定节日假,这项习俗受到较大的影响。

  田兆元认为,社会必须保障这些有价值的节俗不会因为时间限制而受到影响,社会管理必须为节俗发展留下空间。社会各界提出传统节日放假,是完全应该的。

  他指出,节日对于现代社会有着特别显著的价值。节日的民俗就是要在人们忙碌一段时间后,通过特定的仪式,唤起和强化人们的文化观念,让人们不要在诸事繁忙中丧失文化的价值。

  长假变节日,是否意味着传统民俗文化仪式从此将回归现代生活?田兆元对此持肯定态度。

  恢复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这些传统节日,是继承文化传统的大事,也是传统教育的大事,可以让人们在日常民俗活动中去接受文化传统。它能够让全社会一起来参与价值认同的构建,营造文化环境。

  “节日是一种民族文化的美好记忆,更能体现鲜活的文化生命力”。他指出,节日文化是构建起来的,一个时代如能创造和传承具有生命力的节日文化,从中折射、体现出这个时代的文化创造力,如果能够将这个时代的节日添加厚重的文化内涵,形成特有的民俗仪式,把这样的节日世世代代传下去,那是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记者 孙丽萍)
 

 

  文章来源:新华社 2007年11月12日08:1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
下一条: ·[黄涛]文化“自新”方有活力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