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春节总让我们心动
  作者:人民日报 记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9 | 点击数:14930
 

 

2009年春节前夕,本刊记者采访了各领域十多位知名人士,请他们讲述将怎样过年;
讲述,在2009年,对自己和国家,有怎样的期许和祝愿。

──本刊记者 陈城 张聪 郭田珍 彭晓辉 郭友聪

 

    什么困难也折腾不了大块头的中国

    王蒙(作家、前文化部部长)

    今年春节,我在北京,与孩子们一起过。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主要是一起吃饺子、元宵、年糕。大年三十晚上看人家放鞭炮,看“春晚”,另外,每到春节,由于容易吃得油腻,我都按新疆风习烧奶茶喝。春节假期间我可能去游泳、打保龄球。

    我希望2009年会更平稳一些,少一点自然灾害。只要自己不折腾,什么困难也折腾不了这么大块头的中国。平安是福,健康最好。我祝福暂时有困难返乡的农民工能在下半年有一个好的工作与挣钱的机会。

    对于新年,我有一些自己的计划。我已写了关于老子的书,我正在写有关庄子的书。我还要出新版的小说《尴尬风流》。下半年,也许我将动笔写写如今的农村。还有就是继续改善我的英语。能在去岁接受CCTV9的英语采访的基础上,再提高和巩固一步。2009年新疆的朋友们计划在疆召开我的作品的研讨会,我会十分高兴也感慨地去新疆旧地重游。

    如果不能一厘米一厘米地前进,那我们就一毫米一毫米地前进

    喻国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今年春节,我有这样的计划:大年初一一早(大约7点钟,如果气候还好——不刮6级以上的大风,不下一尺以上的大雪的话)带着妻子儿子去爬香山。这是我们家的传统节目,坚持已经十余载了吧。

    回首2008年,现实可能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也一定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如果不能一米一米地前进,那我们就一厘米一厘米地前进;如果不能一厘米一厘米地前进,那我们就一毫米一毫米地前进——关键在于,我们努力地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009年,我有这么一些计划——出版2009年度《中国传媒发展指数蓝皮书》;研发网络舆情的智能化监测系统,并发布舆情实时状态的月度分析报告,最终完成《中国舆情年度报告——基于网络的研究》;两年来,我们尝试通过眼动仪测试《中国人阅读中文报纸的视觉轨迹的规律》,采用脑电仪进行传播学的“恐惧诉求”及“阈下效果”的ERP测试,取得了一些开创性的学术成果,2009年我们将在利用神经科学方法实施传播学的基础研究迈出新的步伐。

    来一次曲艺人六十年的阅兵式,请祖国和人民检阅我们

    姜昆(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在离开春节晚会三年以后,今年我又回到春节晚会的舞台上,恢复一直在中央电视台过春节到大年初一的状态。改革开放三十年,我自己确实是记录者和见证人,再合适不过了。为了尽一个历史人的责任,我创作了一个相声《我有点晕》,并将带上春晚,这个相声从最细微的变化记录三十年各种生活场景变化的,让大家感觉到一个巨变。到大年初一、初二的时候,我要好好走访一下,听听大家对这个相声的意见。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作为共和国的见证人、亲历者和记录者,我准备好好展现一下我们曲艺人最精粹的作品,搞一次我们曲艺人六十年的阅兵式。所以,过春节的时候我准备动员大家亮出自己的好作品,共同为祖国讴歌。今年把曲艺年定位创作之年,我现在手头已经压着一部分作品了,我要让大家看看相声怎么在创作年中打一个翻身仗,不至于让大家总说相声走入低谷,相声今不如昔,让大家看一看相声既有六十年的辉煌,也有今天的辉煌。

    对过去的2008年,上半年我感觉是“多难”,下半年我感觉是“兴邦”,多难兴邦正好体现在这一年当中。同时,我也深切地感觉到“心”的力量,也就是“同心”。如果我们中国人都同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如果我们中国都同心,就没有完不成的事儿。2008年最值得我记忆一个场面,就是我们曲艺界的知名人士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中央电视台朗诵的一首诗,“地动天不塌,大灾有大爱”,那一刻我们感觉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是去年最令我震撼的一个镜头,也是历史上最震撼的一个镜头,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

    2009年,我请祖国和人民检阅我们。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大地周刊 2009年第2期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缤纷“拜年礼”让牛年“牛”气十足
下一条: ·[马潇]口述记忆中的春节习俗变迁(1949-1989)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