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缤纷“拜年礼”让牛年“牛”气十足
  作者:陈国洲 王欲鸣 刘玉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3 | 点击数:5381
 

 

  高原年俗文化在变迁中传承

  “年俗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但是千百年来,过年的精神内核从来没有改变过,那就是敬天尊祖、饮水思源、祈愿吉祥。”青海省文艺协会原秘书长、82岁的民俗专家董绍宣说。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历史上一直是民族融合的最前沿,省内53个民族独特的风俗形成了青海人文景观的一大特色,也形成了青海丰富的年俗文化。

  “由于地处高原,寒冷、风沙大,青海群众中对火神尤其崇信。”董绍宣说,过去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灶神(即火神),供奉灶饼、麦芽糖、豌豆等。到了大年初六,每个村庄的火神会举行开箱仪式,家家户户接社火,迎接火神从天庭返回人间。

  大年三十晚上,烧纸祭祖。大年初一举行大规模祭神活动,人们到山上祭山神,感谢山神给人们提供了一年的山货;到麦场祭碌碡,感谢麦场帮人们打好粮食;到油坊祭油神,感谢油坊为人们提供了一年的食油……“饮水思源、感恩戴德”是传统年俗中蕴藏的精神实质。

  “现在生活节奏快,以前过年时繁琐的祭祀仪式当然要省。”家住西宁市的曾福燕说她家一直保留着祭灶神的传统,虽然只是烧炷香,供奉些点心,但祭灶神中包含的祈福迎祥之意一定要延续。

  如今在青海,新年俗层出不穷。数字化时代,年俗也开始数字化,短信成为“主流”拜年方式,电子贺卡、视频、MSN、QQ等网络工具也成为新的拜年方式。

  过年,无论形式如何创新,“除旧布新、趋吉避凶”的文化核心不会变。从这个层面上说,春节有着永恒的意义。

  信息交流成为农民“拜年礼”

  从送年糕提点心到送水果提牛奶,农村春节走亲访友拜年礼内容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中和西镇过年时,父老乡亲之间的春节年礼又有了新提升——打工、经商、农业结构调整技术等信息成了年礼的新内容。

  “过了年,你就带着我家俊明去你所在的汽车维修厂打工去,你带来的打工情况是所有年礼中最好的礼物。”这是村民王挨锁夸前来串门的侄子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可以明显感受到经济信息受农民朋友欢迎的程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闭塞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因素。以往农村春节走亲访友多为送礼喝酒聊家常,而今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朋友抓住春节期间亲朋交往密切、频繁的机会,沟通、获取各类致富信息。走亲访友谈话的内容也就有了明显的经济信息色彩。

  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党委书记郇建军介绍说,近年来当地农民出外打工、经商的决策多半是在春节亲朋交往中获得信息而决定的。走亲访友的过程不单是感情交流的过程,更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因此,提醒农民朋友要善做一个“有心人”,通过倾听交流,了解党在农村新的方针、政策和各类致富信息,互相交流各种种植和养殖技术经验,从而为新的一年起好步,奠定基础。

  开私家车回家过年成时尚

  春节期间,川流不息的私家车为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城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在外务工者开私家车回家过年,更成为了一种时尚。

  在县城街头,马路上行驶着数以百辆计的私家车,其间不乏“宝马”、“奔驰”、“本田”等名车。春节前,在北京做建筑业生意的张洪光把一辆新款宝来轿车开回了家。他说:“这几年,我在北京赚了不少钱。有了这辆车,谈生意、走亲访友方便多了!”

  大年三十,在浙江打拼了十多年的冉友玉也驾驶着刚买没多久的私家车,载着妻子、孩子回到道真县上坝乡老家给父母拜年。冉友玉说:“头几年在外打工收入不高,如今口袋里鼓了,购买了私家车,过上了小康生活,春节回家就太方便了。”

  挂着京、晋、鲁、沪、粤、浙等外地牌照的私家车来来往往地穿梭在道真县城乡的大街小巷,显示出道真人的足迹已遍布全国许多地方。  (陈国洲  王欲鸣  刘玉国)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2009年2月3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陈连山]年味儿,向内心深处寻找
下一条: ·春节总让我们心动
   相关链接
·[杨秀]一个京西门头沟人的春节过法儿·[吴宇佳]传统年俗与数字时代的互动研究
·[孙瑶琦]“他者”视域下的民俗书写·[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
·[刘岚]湛江市太平镇东岸村春节年例习俗调查报告·[陈在扬]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春节习俗调查
·[陈鸿炜]玉林春节饮食民俗的时间感·[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
·[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霍福]刘敏宽的关公情结与青海关公文化·[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晏周琴]青海热贡六月会中的“开红山”仪式调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