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王焰安]20世纪上半叶广东客家民间文学研究概述
  作者:王焰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03 | 点击数:18168
 

    10、客家民间文学演唱者和讲述者的记述

    在客家民间文学作品的搜集整理上,客家学人虽没有明确的描写研究主张,但他们在搜集记录客家民间文学作品时,却注意到了对讲述者或演唱者及作品提供者有关情况的记述,这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体现了一定的科学整理的原则。它具体有四种情况:一是注释了演唱者,有的还甚至注释了演唱者的名字。如《民俗》第91期上《翁源儿歌》第87首后注:“这是侄女像花新近唱的。”《民俗》第第110期《翁源儿歌》前言:“是此间小学生们唱给我听的。”《民俗》第82期《翁源儿歌》后附言:“这些都是六月间,我在舅氏李少白所主办的中英算专修科学校里汇集到的。得舅氏和学生黄炯超、曾秉明、陈士明、蔡鉴明诸君的帮忙,使我能够于几天之内,得到廿多首。”一是注释讲述者。如《民俗》第47期《涂鸡养的故事》前交代:“幼时探外婆时,曾数次听人说过他的故事。今年夏季从佛山古老人处,冬初从血表林中梯口里,又听过二次。现在所写的,就是综合历次所听闻的结果。”《民俗》第51期上张浮萍的《猪哥精的故事》前言:“这篇故事,是十五年前我的妈妈述给我听的。”《民俗》第65期上梅山的《选夫——梅县的故事》前言:“我有个姓李的朋友,在梅中念了好几年书,近因见了中大民俗所登歌谣中每有情歌发见,由他往日记忆所得,一日对我谈了梅中选夫的故事,甚有趣”、C. F. P的《三同年——民间趣事》中的第一则后注:“这是在高小时的同学官世爵君告诉我的”;第二则后注:“这是父亲告诉我的,虽然是间接的从中梯表处听来的。”《民俗》第72期上C. F. P的《端阳节的故事——端阳挂插菖蒲艾叶的原始》前言:“从永祥和伙友何乃福口中听来。”《民俗》第75期上的《马朝珠的故事》前言:“从族叔觉民兄弟口中得到几节。”《民俗》第80期上《宋湘的故事》前言:“日前从李镇铭表叔口中又得了些许。”《民俗》第81期上的《三同年》后注:“这是五区高小学生余文荣君告诉我的。”《民俗》第83期上的《两兄弟》文后注:“这是一九二九,九,二七,觉民叔的哥子告诉我的。”《民俗》第91期上官世科的《四子嫂》后言:“这是我世鳌弟和阮砥中表叔讲给我听的”。一是标注了讲述者的职业与原住地。如《民俗》第72期《黄巢的故事》交代:“这是日间在本地营商的鹤山人何某于闲谈时告诉我的”;《民俗》第73期《彭祖的故事——鹤山的传说》交代:“这是义昌店少东何寿能君告诉我的”;《民俗》第78期《新丰亚妈庙的传说》交代:这是“从龙仙墟某号卖花生糖果的小贩丘某(新丰人,年约十四岁)口里询得”的。这种对职业和原住地的标注,对研究民间故事、传说的流传和演变意义极大。一是注释作品的提供者,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对他人著作权的尊重。如《民俗》第64期上C。F。P的《翁源谜语》后注释:“这些材料,是干材叔供给我的”、钦珮的《翁源山歌一胬》后注:“去年邑人黄谦福君寄了136首山歌给我。”《民俗》第65期上钟雄亚的《樵妹故事——五华民间故事之一》后记述:“这是我友赋闲在家……复写这篇有趣的故事寄给我转送《民俗》周刊。”《民俗》第66期上林干的《梅县儿歌》后交代:“这二十多首情歌和儿歌都是去年暑期前我的朋友林君抄给我的。”《民俗》第75期上的清水的《翁源儿歌》“这些山歌,仿佛是去年四月间,翁中学生何韶光寄给我的。”

 

注释:

① 此处原文无“复”字,是两个圆圈,这里根据文意写为“复”字。

② 《妇女》七卷七号,吴兴吴燮臣记。

③《妇女》七卷三号,绍兴涤生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王焰安的个人空间 2009-01-23 11:49:4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
下一条: ·[李建宗]裕固族文学研究50年述评
   相关链接
·[徐义伟]广东肇庆地区包公崇祀习俗研究·[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马梦莹]广东地母信仰初步调查·[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高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南方史诗研究述评·[施爱东]发现刘三妹:乡绅曾光国的文化交游圈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
·[卫才华 叶蕾]20世纪太行山曲艺宣传队的组织管理与文艺实践·[袁瑾]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村文化政策的演变
·[吕涛宇]试析《广东新语》所见广东的民间信仰体系·彭伟文:《关于广东醒狮传承的社会史考察》
·[毛巧晖]承续与超越: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神话研究·[王璟 李宗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
·[中村贵]面向“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学问·“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嘉兴召开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王维娜]诞会组织与轮值制度: 广东诞会传承的核心民俗要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